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惨人生

2017-02-08 23:53:4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难看。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说:“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

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难看。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说:“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范冰冰饰演的隆裕太后颇为引人注目。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隆裕太后的相貌远没有范冰冰这般靓丽夺目,除此之外,这位最后一个从大清门入宫的皇后,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太后,还是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

在一些史料与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她描述成是一个昏庸而愚蠢的妒妇。但历史上真实的隆裕太后,不仅博览群书,眼界开阔,还是一个一生没有爱情,甚至遭遇了家庭暴力的悲惨女子……

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难看。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说:“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

难能可贵的,而作为后宫之长的隆裕皇后,虽然她的政治天赋比不上慈禧太后,但在那个封闭的时代却做到了“开眼看世界”,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并擅长英文写作的德龄郡主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庆亲王的四女儿(四格格)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寡妇,她问我:“你真的是在欧洲长大并受教育的吗?我听人说,谁要是到了那个国家并喝了那里的水,就会把本国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你到底是通过学习才会讲他们的语言,还是因为喝了他们给你的水呢?”我提起在巴黎的时候曾碰到她的哥哥载振贝勒,当时他正途经巴黎去伦敦参加爱德华国王的加冕典礼……她说:“英国也有国王吗?我一直以为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呢。”……等这些问题问完之后,皇后说:“你们怎么那样无知,我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最高统治者,而有些国家是共和政体,像美国就是,美国对我们很友好。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到美国去的都是些平民,没准人家美国人以为我们中国都是这样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够有几个满洲贵族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她告诉我,她正在读一些不同国家的历史,当然是已经翻译成中文的。

从德龄郡主的叙述中,我们知道了隆裕皇后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对西方历史与政治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大婚时从纸扎的太和门通过,成为最后一个从大清门入宫的皇后

慈禧主导了光绪帝的大婚,为其选定了皇后叶赫那拉氏。就是慈禧的侄女,后来的隆裕太后。

光绪帝的大婚庆典定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当后宫上下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这是一个雪花纷飞数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烧毁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门。尽管九城水龙奋力扑救,但气势恢弘的太和门还是在烈焰中化为了灰烬。亲临火灾现场的翁同龢慨叹道:“此灾奇也,惊心动魄,奈何奈何!”(见《翁同龢日记》)

这一下令慈禧颇费斟酌: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大婚时,皇后必定要坐轿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被抬入皇宫。在进入第一道“朝门”午门之后,还必须再走进第二道朝门----太和门,然后才向北进入内宫。然而现在太和门被烧毁了,皇后没有第二道朝门可进,无疑是大不吉利。

可是,重修太和门需要很长时间,而光绪皇帝的婚期已定,不可随便更改,并且清朝历史上也没有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如若更改,必然是更大的不吉利。

慈禧断然做出决定:婚礼如期举行,并且皇后必须经过太和门再入后宫。那么如何解决皇后入二道朝门的问题呢?在短时期内恢复昔日太和门的壮丽,即使鬼斧神工也不可能啊。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她居然责令扎彩工匠日夜赶工,在火场搭盖太和门彩棚!

内务府迅速找来了宫内外大批搭棚、裱糊、扎彩的工匠,木钉纸糊,倒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乱真的太和门:不仅高度和宽窄分毫不差,而且兽头、雕饰、瓦沟等都酷似真物,竟然使长期在内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难辨真伪。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是奉迎皇后的吉日,光绪帝头戴珠冠身着龙袍,升坐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礼部官员宣读册封皇后的诏书。奉迎正使和副使待光绪帝回宫之后,率领着奉迎大臣们前往后邸迎接皇后入宫。与此同时,瑾、珍两嫔也由神武门被迎入后宫。

慈禧终于由她的侄女完成了一个自己无法完成的心愿,那就是将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女人由大清门经由午门、太和门被抬入皇宫。这一切似乎喜气洋洋,歌舞升平。然而,大清王朝就如同这纸扎的太和门一样,看上去威严、气派、恢弘,内里却是朽木、烂纸。光绪帝的大婚庆典在这瑟瑟的西风中宣告结束。

皇宫里的冰冷婚姻

光绪根本不喜欢叶赫那拉氏,只是畏惧慈禧的威严,光绪才不得不选了她这个表姐做皇后。光绪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只能把怨气撒到皇后叶赫那拉氏身上。年仅14岁,玲珑俏丽,又“工翰墨、善棋”的珍嫔独得光绪恩宠,夜夜承欢,殆无虚日。皇后有苦说不出,对太后也难以启齿,太后也不便明言,对光绪帝只能旁敲侧击,皇帝诺诺连声,但回去后依然故我。

当年珍妃卖官事件被慈禧发现,是因为有人告密,然后慈禧在珍妃的寝宫密室中发现了一个小账本,里面记载了某年某月某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金钱若干等云云。在慈禧太后查明此事后,光绪已经没有退路,不得不下了一道圣旨,特将瑾妃、珍妃降为贵人,以示微惩。但时间过了一年,慈禧还是心慈手软了,重新将珍妃、瑾妃晋升为贵妃。

当时,虽瑾、珍二妃根据自己责任的大小都分别受到了惩罚,但事情的重点在于珍妃。一般按照清朝宫中的规矩,犯事儿的嫔妃都要交给皇后严加管束。于是隆裕将珍妃幽闭在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的牢院,命太监总管专门严加看守,从此与光绪隔绝,不能见面。这样一来,光绪对隆裕的态度更加恶劣了,甚至认为这是隆裕对珍妃的打击报复。

有这么一件事情,珍妃仗着光绪对她的爱,肆无忌惮,竟然要求光绪把龙袍脱给她穿上。而光绪竟然就真的把龙袍脱下来,给珍妃穿上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对不允许的。慈禧知道后,把光绪和珍妃叫过来,责骂了一顿。但光绪和珍妃把责任推到了隆裕脑袋上来,认为这件事情是隆裕告诉了慈禧,所以对隆裕恶语相加。隆裕非常委屈,只对光绪说了一句话:“皇上还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吧。”却招来了光绪的一顿臭骂,认为隆裕是嫉妒他和珍妃的爱情,认为隆裕可恶,到处告状,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打了隆裕。隆裕又羞又愤,大病了一场。

戊戌政变后,光绪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隆裕也进入瀛台陪伴光绪。这个时候,光绪经常表现得非常烦躁,动辄就拿隆裕出气。有一次,隆裕实在是被光绪骂急了,抢白了两句。没想到,一向瘦弱并且身体也不是很好的光绪爆发了,他一把把隆裕推倒在地上,狠狠地打了隆裕,并且抓住隆裕的头发,把隆裕的头往地上磕。皇后遭此毒打,历代均为罕见,其婚姻之痛苦可想而知。

皇后竟连犒赏门丁仆媪的钱都拿不出

身为皇后,隆裕既不得宠,在宫中也不甚得慈禧这位姑母的欢心。她在宫中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其悲惨。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回忆说:孝定景皇后就是隆裕皇太后,也是光绪的正宫。她姓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太后的侄女。因为她性质仁懦,不仅未受光绪的恩宠,就是慈禧太后也对她没有特恩。在宫廷里名有六宫之权,其实上既受制于太后和皇帝,对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有闭宫自守,心中惴惴,惟忧郁而已。后只率二妃在太后面前奉侍。太后对他们虽无特别管束,但礼仪之缚人,有较平民更为严重。每日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胆,只有与太监为伍。

因为皇后崇尚俭朴,又不得宠,没有额外收入,每月有限的例银用来日常开销、孝敬太后就所剩无几了,自然很少赏赐下人。1891年光绪帝的生父逝世,皇后连前去致祭时犒赏门丁仆媪的钱都拿不出,只好“伪为有病,不往”。所以,她一生不仅未尝过人间温情,连真正的荣华富贵也未享过。

亲笔签下退位诏书,为大清划上了句号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逝世。

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极,宣布明年为宣统元年,尊隆裕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此时载沣监国,隆裕虽无政权,但论地位则是万人之上,自可养尊处优。但这时反清革命如火如荼,载沣又推行“亲贵典兵”,搞出个皇族内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不久武昌起义,载沣在万般无奈的情况起用袁世凯,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上台后又组织中外势力向载沣施加压力,迫使他辞职。至此,清王朝的军政大权就掌握在袁世凯手中了。

经南北议和,双方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命运把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面对作出拚命架势的满蒙王公,面对张牙舞爪的袁世凯的鹰犬,隆裕束手无策,军、政、财权她都没有,只有退位一途,但何忍断送大清三百年江山,唯有仰天痛哭,袁世凯要是在场,也一定陪着哭,还是一副忠臣的模样,但背后却加紧逼宫。段祺瑞的通电、良弼的被刺,使隆裕触目惊心。1912年2月12日,“挥泪对宫娥”的她终于签发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

清王朝26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之后,隆裕甚觉愧对创业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郁郁不乐。溥仪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我给太后请安时,常看见她在擦眼泪。”1913年2月22日晨2时,终日忧愁、积郁成疾的隆裕太后病逝,仅享年46岁。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