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中国历史上有十位女皇帝 不止武则天一个
说起来女皇帝,大家定然会想到武则天,武则天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确切地说,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位女皇,北魏殇帝元姑娘、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武则天和西辽承天皇帝。而吕雉、萧绰、慈禧以及其她临朝称制的女主则是中国古代的准皇帝。
1、第一位女皇帝:北魏殇帝元姑娘
北魏宣武帝死后,年仅4岁的元诩就当了皇帝,是为孝明帝,胡氏则母以子贵被尊为太后,并因孝明帝年幼而得以听政。胡太后在政治上恣意专权,搞得民不聊生,生活上则十分淫乱,引得朝臣不满,(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当然也引起了孝明帝的不满。她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会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先下手为强,于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毒死了19岁的亲生子孝明帝元诩。
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将尚在襁褓中潘嫔所生皇女从后宫抱来立为皇帝,改元“武秦”,胡太后则继续临朝称制。 胡太后杀死武秦女皇之后,还给她加上谥号为“殇帝”,所以北魏的元姑娘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未留下,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公元前528年,也就是南北朝北魏未期。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在洛阳(今天的河南洛阳市)登基。她时年一岁还没到,正处于哺乳期的婴儿。其祖母怀抱着她面对文武大臣宣布,皇太子就任大统。并同时改年号孝昌武泰,就是天下太平昌盛的意思。
但这位生性多疑,位高权重的皇太后此时还不到三十岁。就在此之前,她向朝臣们说小皇上元诩暴病身亡,为了国家社稷不得已奉其孙子(其孙女)为皇帝。大臣们并没有被她的表象所迷惑,私下里都在传递小皇上元诩被人用毒酒药死的事情。可以说皇太后胡氏,(当朝司徒胡国珍的大女儿)为了维护个人和情人郑俨,徐纥的地位权威制造了这桩血腥之案。她为了能够和情人长相守,并放权给二位情人,加封他们为光禄大夫……这位胡氏看目地已经达到,没过多久就把孙女的帝位给消了。另换临兆王的儿子元钊为皇帝,但没过多久。这位时年不过五岁的小皇帝就随着她一起被塞上豪阀尔朱荣投入黄河淹死。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北魏王朝很快走向末路。高欢和宇文泰二人,军政大权在握,很快拥兵自重分裂成东西二魏。形成了长达数年的分割局面。
可以说,元诩的女儿元姑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尽管在位时间较短,却比唐朝武则天早了一百五十多年。
2、第一位实权女皇帝:北魏胡太后
实际上,胡太后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权女皇帝,自被孝明帝尊为太后开始就是北魏的实际统治者了,她不但临朝称制,还自称为“朕”(秦始皇以后的皇帝自称),让朝臣们称她为“陛下”。(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她不惜先毒杀亲生儿子,后立尚在襁褓中的孙女,再立刚满三岁的宗室幼子。 瞬时间的废立使天下震惊,将领尔朱荣疑有诈,遂带兵讨伐,15日后占领京师洛阳,元钊及胡太后被俘。后尔朱荣下令将幼主元钊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另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
其实,历史上最多欲求的女性,不是慈禧,她要的只是富贵和权势;不是武则天,她要的只是天下;也不是赵飞燕,她要的只是肉体之欢———而是北魏的胡太后。她既有文才,又贪武艺;既爱天下,又喜金钱;既信佛教,又善权术;既贪图玩乐,又耽于情欲……想把好处都占全。
看多了两汉两晋的外戚把宫廷搞得鸡飞狗跳,所以北魏开国君主定下规矩,立太子后,则杀太子的生母。所以,嫔妃们都宁愿生公主,而不是太子。胡氏入宫后,批评那些嫔妃:“天子哪能没有儿子?你们怎能那么自私,只顾个人生死而不顾国家前途。”她怀孕了,反而祷告说:“赐我儿子吧,让他当上太子吧,我万死不辞。”在后宫的角力中,她的儿子活下来了,她也活下来了。未发迹时,胡氏的铁心肠是英豪大略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而独掌政权后,同一副心肠就成了无情无耻凶残暴虐的代名词。
后来,太子当上皇帝,胡氏成了胡太后,她可以自由地玩乐了。此姝武艺高强,射箭好,便多次举行射击表演巡回赛;爱登山,便在嵩山祭神,顺便让夫人九嫔公主都参加攀岩比赛,还非得拿冠军。有了强大的国力支持,北魏成了南北朝时期的体育大国。
胡太后也是性情中人,经常给人出难题。一次,她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玩,对从行的一百多人下令:依自己力气,随意取绢。这些人丑态百出,使尽气力左夹右扛成百匹地往家里搬。有两个最贪心的,负绢过重,摔倒在地,太后又笑又怒,让卫士把两人赶出仓库,一匹绢也不给他们,当时被人传为笑柄。
同时,胡太后还是文学女青年,亲自创作《杨白华》歌辞来怀念远走高飞的情人杨华,“……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让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歌唱,忆念情人。然而就是她的几位情人,酿下了数次宫廷政变的祸根。
最可笑的是,胡太后在亲生儿子19岁的时候把他毒死了,强行立了新生一个月的孙子为帝;几天后,宣称刚立的皇帝是女孩,废掉,再立了一个三岁的小皇帝。也太儿戏了。两个月后,胡太后和小皇帝被一个部落首领俘获,扔到水里淹死了。
3、第一位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
公元653年,就在唐太宗死后不到四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在浙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就是陈硕真。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称陈硕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陈硕真早年丧夫,家境贫寒,本为女巫以谋生,自称从上天回到人间,化身为男子,以妖言惑众聚集起了一大批信徒;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称“文佳皇帝”;但几经浴血奋战,起义军死伤无数,最后全军覆没,她本人也于当年十一月被杀,数万人投降。
陈硕真起义确实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陈硕真破除了皇帝是“真命天子”的迷信,敢于蔑视唐代李氏政权。陈硕真自称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陈硕真起义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十月,这一年武则天30岁,两年以后才被立,武氏很可能也是受陈硕真影响才称帝的。
公元653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睦州女子陈硕真率领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陈硕真是梓桐源的一名普通农村姑娘。她早年丧夫,家境贫寒,由于不忍见乡亲受朝廷官吏的压榨和迫害,便率众起义,表现了过人的勇气和出众的才智。起义后,她便自称“文佳皇帝”。
陈硕真起义军树起义旗后,便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童文宝为大将军,建立了农民政权。起义军曾攻克桐庐、睦州等地,并逼近歙州、婺州,一时威名大震,使东南各州县的官员闻风丧胆。朝廷闻讯后,即派扬州刺史房仁裕带兵前往镇压,婺州刺史崔义玄也紧急征集兵力围剿。由于陈硕真起义军缺乏大战经验,几经浴血奋战,死伤无数,最后全军覆没。陈硕真作为一介女流,英勇不屈,战到最后,兵败身亡。
陈硕真起义确实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硕真破除了皇帝是“真命天子”的迷信,敢于蔑视唐代李氏政权,敢于自号“文佳皇帝”。在那个年代,为了改天换地,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她挺身而出,率众起义。表现了一个坚贞女性敢想敢为的高风亮节。可以说,陈硕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陈硕真高举女性解放的旗帜,她主张女人该与男人一样有权利参与治国执政。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多重压迫,陈硕真挺身而出,高举义旗,无疑是女性解放的先行者。漫漫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哪有女性说话与做事的权力啊!是陈硕真开此先河,使她成为中国妇女争取女权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在谈到要解放女性,还女性以平等的时候,人们还不能忘了陈硕真。
4、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称其为“媚娘”;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自称武曌,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也成为历代野史、小说所热衷于描写和评论的对象。早在明清时期的一些笔记小说中,人们就常把武则天作为一个描写的对象,其中关于武则天的代唐自立的一个预言也成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
据说早在唐太宗初期,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谶语:“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意思是说大唐王室中道衰弱,会出现一位女主武王代掌天下。当时负责天文研究的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这个占测的结果和那条秘谶很相吻合,唐太宗为此心里就总是安定不下来。
当时正处于贞观之治,朝廷之上有能之士很多,其中精通天文历算阴阳术数的所在多有,其中就包括当时著名的神通之士李淳风和袁天罡。李淳风甚至在私下里被称他为“算破天”,他就是而今传得沸沸扬扬的预言书《推背图》的作者。
于是,唐太宗立即召见李淳风,据说,当时唐太宗向李淳风询问预言的真假,李淳风告诉太宗皇帝“唐中弱,有女武代王”这已是上天所注定的了,谁也改变不了了。并告诉唐太宗“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
唐太宗听说这个人要杀掉李唐的子孙后大惊,急忙询问应对之计,并问是否可以将天下所有武姓之人全部消灭掉。但是李淳风却劝阻了唐太宗的这种行为,他又说道:“天之所命,不可去也。”。
如果逆天而行会遭受更大的灾祸,他说这个女人当为皇上您所亲爱的人,40年以后她就老了,也许会怀念李唐的恩泽,况且人一老心肠就软了,虽然她能改易唐祚,但到底不能绝唐。
如果你仅仅因此而杀掉全天下武姓之人,既不明智也不是一个明君的行为,这是一个定数,上天又会生出更加年轻的来,年轻人喜刑杀,那么皇上您的子孙可能真的就要被杀绝种了!结果,唐太宗李世民就采纳了李淳风的建议,没有再大开杀戒。
不过,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没有兴大狱,大肆屠戮,但他还是对武姓之人十分的警惕,没有放过一些蛛丝马迹,小规模的稽查和清洗活动从来没有停止。他故作镇定地开始慢慢疏远武则天,武则天也逐渐看到老皇上对于自己很是厌烦,就做了第二手准备,慢慢地勾搭上了当时的太子李治。
当太宗死后,她被迫到感业寺出家,李治想方设法地把武则天放出来。恰在此时,李治的王皇后与他的宠妃萧淑妃两个人正斗得火热,于是这个王皇后建议把武则天从感业寺召进宫来帮助自己对付萧淑妃。王皇后劝说李治把武则天引入宫中,于是武则天顺顺利利地入了宫,可是没想到王皇后与萧淑妃两个人最终都被武则天消灭掉。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于是李治把王皇后贬为庶人。她为了置王皇后于死地,竟然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杀死以嫁祸给王皇后,可见此人之心狠手辣。
终于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临朝听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
武则天相继架空了两个儿子的统治,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后来她又废掉了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自称大周皇帝。“女武代王”的预言终于实现了。
5、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皇帝:耶律普速完
耶律普速完是辽德宗耶律大石之女、辽仁宗耶律夷列的妹妹,也是西辽的第四任君主。 仁宗在1163年死后,其子耶律直鲁古尚年幼,遗诏由其妹耶律普速完权理国事,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她与丈夫萧朵鲁不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私通,把丈夫改为东平王。但驸马并不贪图王位而让自己戴上绿帽子,便经常指责耶律普速完,耶律普速完便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1177年,耶律普速完登极,称承天皇帝。公元1178年,(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皇帝,改元天穆西辽,即西辽末帝。耶律普速完死后,谥号为“承天太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皇帝。
耶律普速完怎么当上皇帝的?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死后,其子尚属幼冲,遗诏由其妹耶律普速完权理国事,
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崇福十四年(1177年)由于公爹萧斡里刺和驸马萧朵鲁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自称皇帝,号“承天皇帝”。后来,耶律普速完与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通奸,封驸马为东平王,又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是一位权势人物。当耶律普速完处死驸马后,1178年,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汗,改元“天穆”,是为西辽末主。
西辽在感天后和仁宗统治时期,基本上贯彻执行耶律大石制定的国策,对外派兵,对内生聚,到承天后统治时期国力已相当雄厚,耶律直鲁古继位后,西辽达到鼎盛时期。
6、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吕后
汉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 汉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听政(惠帝认为母亲如此惨无人道,已经违背常理,惊骇非常,而不愿处理政事);孝惠帝驾崩,吕后连立两任少年天子,自元年起即垂帘听政“号令一出太后”。吕后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正式临朝称制的女性。在汉惠帝、两少帝时期实际掌握政治权柄的人是吕后,共主政十五年。
吕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吕后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 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为完成刘邦遗愿,维护皇室,使自己功名垂世,吕后克制住自己,不作自行宣布为女皇的安排。她的目的还是要安定天下,避免动荡所带来的灾难,因为西汉王朝再也经不起战争的折腾了。由此可见,吕后执政的十五年间,是西汉王朝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汉初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卓有成效的时期,这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自《史记》以来,为历史人物立本纪,乃是帝王的专利;而司马迁和班固却各自在他们所写的《史记》、《汉书》中破例为吕后立本纪,以反映其执政期间真实的历史过程,亦足见其二人对吕后执政功绩的高度肯定。在他们看来,吕后的功绩几乎等同帝王之伟业。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是正面的。
7、无冕女皇:慈禧——叶赫那拉·杏贞
叶赫那拉氏是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孝钦显皇后)、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清德宗光绪皇帝的嫡亲姑姑,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1861年至1908年间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是同治、光绪两朝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
慈禧可能是自7世纪女皇武则天的周朝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事实上,慈禧可能比武则天更具权势,她是一个有野心的保守的领导者。她反对国外势力以及支持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不管怎样,我把她排在这个榜单的第三的位置。
慈禧是咸丰皇帝的配偶,在她的丈夫死后,她为了她的儿子同治皇帝,作为摄政王垂帘听政,之后是她的侄子,咸丰皇帝。慈禧的统治始于1861年,一直持续到1908年慈禧逝世。慈禧是满清的最后一个皇太后也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太后。
慈禧1851年被送入紫禁城,作为咸丰皇帝的妃子。1856年,慈禧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君主——同治皇帝。儿子的出生,使慈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她成了咸丰的配偶,不久以后,咸丰皇帝在1861年去世了,同治成了皇帝,而慈禧成了摄政王。事实上,慈禧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因为完全由他独揽朝政。她在安排了优秀的顾问在她周围,同时也巩固了她的权力。
在慈禧时期,内忧外患困扰着中国,那时这个国家正遭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余波,同时还有太平天国运动。慈禧委派总督曾国藩处理太平天国运动,结果,曾国藩成功平复了太平天国的叛乱。
在1881年,慈禧处理太多与西方外来影响有关的事情,她终止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结果,她下令停止了留美幼童向西方学习的计划。
1898年,光绪皇帝,慈禧的侄子,认为中国需要文化和政治上的改革,所以他发起了史称“百日维新”的改革,他开始转向西方。慈禧发起了政变终止了变法运动,并把光绪帝软禁。
对西方影响的仇恨继续,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使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成为袭击的目标。义和团运动失败了,然而,是西方国家干预和让他们停止了反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02年和1908年之间,慈禧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她开始鼓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想知道是什么使她改变了主意。
8、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第一位女皇:女娲
中国上古时代的女皇,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后来继伏羲为天子,称“娲皇”,被司马迁的《史记·补三皇本纪》列为“三皇”之一。 寂寞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世界。天地间众灵出现,却唯独没有人类。女娲独自来到中皇山峰冥思苦想,终于造出了泥抟的人类。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於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作为历史人物的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而作为神话人物的女娲是中国文化中第一位女性圣君贤王。女娲传说的来源之一是部落首领,后期的故事演变赋予她更高的地位。“伏戏、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西汉《淮南子》中的女娲就已经是一位无为而治的至圣君王。郑玄《六艺论》引《春秋运斗枢》,以伏牺、女娲、神农为三皇。《列子》载:“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水经注》:“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唐司马贞作《三皇本纪》让女娲的圣君地位永恒确定。但由于女娲故事的温馨浪漫,女娲形象的平易近人,后世子孙不仅忘记了她人首蛇身,也忘记了他的君王身份,只记得她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英雄,是普度众生的创世母亲。
千百年来,在在中国寺庙里享受香火的九成是男性。儒家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各处文庙清一色是男性塑像;佛家认为女人不能成佛,只有发“厌女转男”之大愿,才能取得修道成佛的基本资格;道观庙宇虽有女性,但多居配祀位置,像嫦娥、何仙姑那样,是“仙”而不是“神”,偶尔有女性幸居正殿,要么是母以子贵,如晋祠之圣母邑姜;要么是妻以夫荣,如王母娘娘。总之女神都是依附与男神而存在。中国重男轻女的腐朽思想不仅存在于人间,还蔓延到了天上。
大多数庙宇中,以女性形象居于主祀位置的只有观音和女娲。值得注意的是,宋朝以前的寺庙塑像和绘画,观音菩萨一直是留着胡子的男身,当然这也符合佛教教义。《普门品》载,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女相只是三十二相之一而已。况且女身不能成菩萨,既成菩萨,必是男身。由于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美好品质更符合女性身份,女版观音逐渐被大众接受。作为宗教神祗的女娲拥有多位一体的神仙身份,她抟土造人,是始祖神;她炼石补天,是创世神;她发明笙簧,是创造神;她制定婚姻制度,是爱神。她繁衍人类,是送子娘娘,她庇佑世人,保护神。正是这多位一体又绝无仅有的神格,让各地女娲庙、女娲祠的香火千年萦绕,至今不衰。
9、名副其实的女皇:萧太后
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萧绰曾经侍奉景宗十三年,景宗死后又辅佐儿子圣宗二十七年。 辽景宗崩,辽圣宗12岁继位,她奉诏摄政,受尊为皇太后,(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临朝称制,改国号契丹,时30岁。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太后的帝位获得了当时辽朝的认可。她在位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被后世誉为辽邦“中兴之后”。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萧绰出身于辽代皇族著名四大别部之一的国舅别部,其父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其母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可见萧绰的出身是何等的显赫和尊贵了。
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皇后多为萧氏。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萧燕燕名萧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
统和元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与宋真宗确立“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10、后妃掌权执政的鼻祖:芈八子
芈八子(?-前265)楚公族出身,是秦孝公的儿媳妇、秦惠文王的后妃、秦昭王的母亲、秦始皇的玄祖母。 惠文王死后,由惠文王后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无后,由武王之弟、(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也就是芈八子所生的公子则即位,即秦昭襄王,芈八子因此成为王太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临朝称制,即史书上说的“宣太后自治”,是中国后世历朝历代后妃掌权执政的鼻祖。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母后临朝摄政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据史书记载,秦昭王的母亲“号宣太后,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穰侯。太后摄政,始于此也。”宣太后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执政的女主。
宣太后执政时也给秦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对外方面,为了巩固后族在秦国的权位,魏冉采取舍近求远的战略,以扩大其私人封邑。对内方面,反对秦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客卿制度,使本家族的人掌握朝廷内外大权。如华阳君初为将军,后任丞相。高陵君、泾阳君均任要职,参与朝政。随着秦国疆域的扩大,宣太后家族在朝廷上的权势也愈益扩大。他们是全国最大的封君地主,在朝中擅权专政,削弱了国君权力和中央集权,时人称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为“四贵”。四贵之家“富重于王室”,甚至“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宣太后当政,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政治昏暗,政令不一。
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而昭王自己也认为他对国家大事做不了主,必须“旦暮自请太后”。自商鞅变法后,秦始终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君之手。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