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给唐朝带来怎样的繁荣

2017-02-08 05:13:4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据记载,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对此,他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愈发谦虚,从谏如流,而且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为了巩固统治,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培养人才,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唐太宗深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一上台就颁布了一系列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业发展。而且他早年目睹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底层人民所遭受的压迫与奴役,决心爱惜民力,从不肯轻易征发徭役。即便是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都始终不肯耗费民力去修筑新宫。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为他赢得了上下的一致爱戴与拥护,所以,贞观一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上下一心,经济发展形势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唐太宗一生致力于推行仁政,与此同时,他又十分注重法治,即便是在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他也坚持维护法律的公正,以身作则推行法治。他曾经对臣下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

在贞观一朝,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严格,但量刑的时候又非常慎重,因为唐太宗秉性仁厚,一直对执法的官员说:“人死不能复生,执法务必宽大。”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贞观年间的法制情况很好,作奸犯科的事情大大减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629),全国判死刑的人犯仅有二十九人,几乎到了不依赖刑罚的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唐朝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长安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贩和求学者。唐王朝又是一个开放的国度,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遣唐使,在目睹了唐王朝的盛世之后,将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和技术带向了世界各地,为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历史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它不仅是唐王朝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璀璨辉煌的一段记忆。

玄武门政变,本来是一个阴谋篡位的事实,经他书写之后,却变成了不得已的正当防卫。而且他即位之后,就追封了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甚至亲自参加葬礼。

为了赢得太子党对自己的支持,他还有意重用李建成手下的一些官员,比如史上有名的魏征,以前就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谋臣。玄武门政变后,曾经有人向李世民告发,说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征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李世民把魏征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魏征沉着地回答:“我是太子手下的谋士,食人之禄,便当为主分忧。只可惜太子没有早点听我的劝告,否则也不会惨死玄武门下。”这段话说得不卑不亢,很是大胆,而李世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敬佩他为人刚正不阿,事主忠心,说话坦率,便提升他为谏议大夫。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多次在朝会上向大臣们征求治国良方,态度恳切,言辞谦恭,渐渐地俘获了很多人心,也发掘了很多有用的人才。正是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礼贤下士,所以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饱学之士;武有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骁勇大将。君明臣贤,相得益彰,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在唐太宗即位之初,由于先前战乱不断,唐朝人口损失很多,民生凋敝,生产落后。唐太宗即位之后,便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击败了东突厥,让他们放回掳去的中原百姓。

同时他还将后宫的三千宫女放回民间,鼓励她们多生子嗣。为了鼓励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唐太宗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垦殖荒地,并且坚持过着节俭的生活,以节省府库开支。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历史故事)社会经济逐渐开始繁荣起来。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