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称刘斐为霸王 军事上都全部依赖刘斐主持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的数百名战俘齐聚北京,总结自己为什么失败。
这些国民党战俘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得出一个结果,自己之所以失败,全是拜国民党内一位参谋所赐,就是因为他,国民党的军事行动全部在解放军的掌控之内。
与此同时,败退台湾的国民党余部也开始反思。他们提到就是因为有一个人把国军最机密的情报源源不断送给了解放军。
他们都同时指向了一个人,认为国民党败退台湾,可以说全拜他所赐。
这个人是谁呢?
国民党的参谋次长刘斐!
刘斐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很高,有个说法,民国有三个半军事家,分别是蒋百里、白崇禧、杨杰,刘斐是半个。刘斐不但主持国民党的全盘作战计划,而且敢说敢做,深得蒋介石信任,敢于直接顶撞蒋介石,被称为霸王次长。
可是,这么受蒋介石器重的一个人,却不是蒋的江浙沪嫡系。
刘斐原是桂系的人马。
刘斐是湖南醴陵人,有一年,桂系后来的大佬白崇禧到湖南打仗,水土不服生了病,找湖南的一名中医看病,治好了。老中医说,我有个女婿想参军,让他跟着你吧。
这个女婿就是刘斐。
跟了白崇禧之后,刘斐很快脱颖而出。为什么呢?他的文化水平高,尤其是字写得很好。这在旧式军队中不多见,所以白崇禧特意提拔他,将他送到军事讲习班学习。学了一年回来,发现进步很快,对军事知识领悟的很到位,还有自己的见解。于是,白崇禧又将他送到日本学习军事。
这一步,奠定了刘斐雄厚的军事理论。回国后,刘斐就随着白崇禧进入了高层,开始搞起了参谋工作。到抗战爆发,蒋介石成立了统帅部,何应钦当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副总参,刘斐则是对日作战组组长,负责大的战略。
大家知道,日本是战术高明,战略比较差,蒋介石是战术差,但战略还不错。比如芦沟桥事变后,蒋就判断出来,日本又想搞蚕食了,准备把华北搞一块出去。所以蒋下定决心,要么不打,要么就大打,全国一起来打,使日本蚕食一块稳定一块的策略落空。于是,蒋打了淞沪会战,这一战,其实是调动日军的一步。把日军从华北调到上海来。
可是,这个地方不合适做大决战,毕竟这是平原,又在长江边,日本的海陆空都能配合上。
所以,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硬拼,应该吸引过来后就后撤。刘斐就做了这样的建议。但是蒋介石信心满满,毕竟兵力占优,又有想在外国人面前打一仗好争取国际援助的想法,打到后面就失控了,兵力损失很大,幸亏退了出来,不然国军精锐就全没了。
到了南京战役,刘斐建议,南京要守,毕竟是首都,但不能大守,因为守不住,做象征性防守就可以了。本来也是这样决定了,一个湖南老乡拍案而起,要誓死守卫南京,这位老乡就是唐生智。结果南京十万大军只守了数天就败了,损失也是很惨重。
后面的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刘斐都准确的判断出了日军的行动,并给出了应付,但都没有被蒋介石采纳。同时,刘斐在日本军校的教官也写信来拉拢他,但刘斐把信上交了。
可以说,整个抗战刘斐是表现出了高人的判断力,他敢于发言,又勇于判断,结果也往往证明他是对的。同意他的,往往就能取得胜利,比如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就是带着他去打的,当时定了诱敌深入之计,取得了第一个正面抗战大捷。
到了解放战争,蒋介石终于相信刘斐的能力了,把他召入作战室,很多时候也采纳了他的意见。
可是,他却被国民党认为是中共派进来的间谍。这是什么回事呢?
有这个说法的人很多,比如盛文。
盛文也是湖南人,长沙人,是胡宗南的参谋长,他就认为刘斐是中共一边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胡宗南进攻延安时,正到最关键的时刻,刘斐非要胡宗南调三个军去华北跟陈毅打。盛文说,要是不调这三个军。我们就能抓住毛泽东了。
盛文还说,解放后,毛主席盛大欢迎他,说他是人民解放军建树最大的人。
还有一个人也认为刘斐是中共打入的特工,这个人是蒋介石的医生熊丸,他说,每次开会,地图室三巨头蒋先生,周菊村(这个也是湖南人),刘斐进去,他们在里面讨论作战计划。很快,中共就知道整个作战意图了。所以每战必败。当时,我们就怀疑刘斐,可是蒋先生却不相信。
到了1949年,刘斐判断出国民党的失败,在香港宣布起义,还做了很多国民党人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来,更被国民党人认为是中共的特工了。
那么,他到底是不是呢?
应该不是,因为中共至今也没有宣布他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特工人员。在他去世后,上将乌兰夫在悼词中说“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也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朋友。”
大家有时候看新闻,可能感觉悼词千篇一律,其实不是的,这是一个盖棺定论,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东西,一字一句都是斟酌过的。这个脑洞老师以后再跟大家聊。
所以说,刘斐是中共的特工,这只是国民党猜测,甚至是他们推脱失败的一个借口罢了。要是帮助过中共的就是特工,那蒋委员长也算是吧,毕竟他可是解放军最给力的运输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