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蒋介石军师杨永泰 两万五千里长征竟然祸起此人

2016-12-04 13:52:1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李志民《江城子·忆长征》 慢慢两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李志民《江城子·忆长征》

慢慢两万五千里长征,对于当时正处在年轻时期的红军来说实在是生死存亡的一次大考验,而在经历过国军前四次围剿仍旧屹立的红军,竟是因为一人,最终无奈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此人就是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的首席军师杨永泰。

杨永泰,广东茂名人。此人被誉为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一点不为过。其人才思敏捷,胸有大志。初担重任,就以“一道出师表”,帮助蒋介石逼迫工农红军不得不举军西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这“当代卧龙”逼迫红军长征之事。

是时,蒋介石政府在经历中原大战之后,正是意气风发之时,立马挥师南下,决定一举拔掉中共革命根据地。然而迎接蒋委员长的是三次围剿的彻底失败。在面对各路军阀大军接连大捷的蒋介石,竟然在兵力弱小的红军手里稀里糊涂吃了三次败仗。

恰逢此时,一份“万言表”递呈到了蒋介石的手中,此文的作者是此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杨永泰。文中言:“吾随先生出师,细观江西诸地,渐觉共党不足为虑。所难之点为共党与‘匪区’民众结为一家,两者合手,实为一严重问题。民众与共党合为一家,在于吾地方官吏风气日下,致使民众为共党所利用。”

此文一开始就指出了此三次“围剿”难以成功的原因,非军事之过,而为政治之过。杨永泰在认真思考,考究了前三次的失败经历之后。深刻的认识到,红军与军阀军队完全不同,他们是一支具有顽强意志,不怕死,不怕苦的高素质,高标准人民军队。红军之于军阀的最大不同是实行政治建军,兵民一体,上下同心。基于此。要剿灭红军,杨永泰深刻认识到,要从政治入手,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

而接下来的策略阐述更是与蒋介石的思路不谋而合,说到了他的心坎里。杨永泰在文中阐述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对贫穷困苦无孤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话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脱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和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吾认为,如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会初见成效。

蒋介石读完此文,对于杨永泰也是大为赞赏。与32年4月的汉口鄂豫皖三省“剿共”会议中将杨永泰破格提为“剿共”司令部秘书长。杨永泰正式成为蒋介石的身旁谋士。

“三分均是,七分政治”的政治方针确实显示了杨永泰的过人之处,并且马上在“围剿”鄂豫皖苏区中得到了实证。第四次围剿虽然因为张国焘的指挥失误和政治上未能适应杨永泰的政治策略,没有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让蒋介石未能得手,但是仍令红军西行,撤出了鄂豫皖根据地。

此番围剿效果领的蒋介石对于杨永泰更加信任,对于他的政策方针贯彻到底,蒋介石改“行辕”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会长行营,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全权总揽政治事务。杨永泰负责的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营上下又称杨永泰为“七分厅长”。马上组织第五次“围剿”,调集50万重兵对付江西中央苏区。立马转战江西,势必拔除中央苏区这颗眼中钉。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杨永泰的方针在第五次“围剿中”得以完全的施展和发挥:他组织求是通讯社,专办行营新闻发稿工作;组织努力剧团和奋斗文艺社,作为“剿匪”前线的“文化标兵”;实行军人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对苏区实行严格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要与红军打一场“政治战”、“经济战”和“立体战”。这一步步的政治措施得到了奇效。

国民党在战场中取得关键的胜利,中农红军在经过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打击下,重新调整方针,最终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开始了艰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而杨永泰也因为“剿共”有功,成为国民党第五届后补中央执行委员。渐渐成为蒋介石身边的首席军师,虽然如今已经几乎无人记得,但是他才思敏捷,笔力雄健,助蒋铲除“诸侯”,逼迫红军长征,为国民党立下汗马功劳。若非喋血江畔,民国往事又该添多少传奇……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