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两个儿子却各为其主
明太祖朱元璋在攻取天下的过程中,帐下汇集了许多猛将,如常遇春、李文忠等。这些将星中最璀璨的一颗,无疑是号称“功臣第一”的徐达。徐达死后被加封为中山王,他的家族更是出现了“一门两国公”的奇特情况。按常理,功臣只能由长子继承爵位,然而徐达的两个儿子都被封为国公,国公是除了王爵之外最尊崇的爵位,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有甚者,徐达的女儿还成了皇后。那么,徐家到底做了什么事,使得整个家族在朝中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呢?
徐达不仅谋略无双、军纪严明,而且谦虚谨慎,一直深受朱元璋信任。他最大的功绩,就是亲率大军攻入元大都(今北京),消灭残元势力,使元顺帝逃往漠北。天下大定后,按照明朝初年的惯例,不少功臣的儿女都与朱元璋的儿女结亲。徐达也不例外,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朱元璋的三个儿子,其中,长女嫁给了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成为了燕王正妃。而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则在徐达死后继承魏国公爵位。
与一般的纨绔子弟不同,徐辉祖继承了乃父徐达的谦虚恭谨,他极有才气,也有军事才能,曾经多次主持练兵事务,加上他功臣之后的身份,因此,在建文朝也很受朱允炆的信任,很快被加封为太子太傅。
徐家的贵族生活,原本应该就这么平静的持续下去,然而没过多久,这种宝贵的平静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打破,这一切的源起,都是因为徐达的大女儿嫁的那位丈夫——燕王朱棣。
朱棣本来就是个雄心勃勃的人物,并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亲王,一辈子替自己的侄儿朱允炆镇守北方。在朱允炆即位,着手于“削藩”工作之后,朱棣便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谋反工作。
朱棣远在北京,对当时的明朝首都南京的情况不可能了如指掌,如何才能获取南京的情报呢?朱棣左思右想,决定从自己的妻子徐妃身上入手。徐妃是徐达的长女,那么,朱棣就是徐家的女婿了,于是,朱棣很容易就联系上了徐达的另一个儿子——左都督徐增寿。
徐增寿得知朱棣有异心,就立刻倒向了朱棣方面。他无数次偷偷给朱棣传递情报,告诉他建文朝中的虚实情况。时间长了,一直心心念念要削藩的朱允炆对朱棣起了疑心,便召来徐增寿,询问他对燕王朱棣的看法,徐增寿自然能轻而易举的搪塞过去,跪下说道:“燕王和陛下您都是一家人同气连枝,何况燕王已经如此富贵,他又怎么可能想着谋反呢?”(“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一下子把年轻的朱允炆绕了进去。
在朱棣真正起兵靖难之后,徐增寿变本加厉,继续给朱棣通报建文南军的军情。而长子魏国公徐辉祖则走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他始终忠于建文帝朱允炆,并多次率领军队,解救处于劣势的南军于危难之中,斩杀朱棣手下的将领。
建文三年,徐辉祖参与了白沟河之战,掩护“草包将军”李景隆撤退。之后,徐辉祖又与燕军在齐眉山交战,取得胜利。然而建文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实在是不通军事,竟然又把这新胜之师召回南京,负责守卫工作。徐辉祖知道这会影响军情,可毕竟是皇帝命令,也不得不听从。南军很快节节败退,朱棣迅速杀到了南京城下,徐辉祖却仍然死战不退,拒不投降。
徐辉祖是如此忠心耿耿,而此时,他的弟弟徐增寿却与之相反,他在南京宫中来回走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毕竟,朱棣一旦攻入南京,自己传递情报这么多年,可就是首功之臣啊,那时的封赏还会少吗?然而他这异常的行为早被其他官员看在眼里,朱允炆得知后心生疑窦,立刻提着宝剑,把徐增寿叫到自己的寝殿,准备亲自审问他。
徐增寿猝不及防,加上心中有愧,面对朱允炆自然无话可说。他这么着,肯定就是默认的意思了,朱允炆勃然大怒,当即亲自杀死了徐增寿。
朱棣终于还是攻破了南京城,进入宫殿之后,朱棣第一眼就看见了徐增寿的尸首,不由悲痛不已,抱着徐增寿的尸身大哭起来。
而徐辉祖这时候在干嘛呢?他见朱允炆的败势已无可挽回,便立刻逃入了祭祀自己父亲徐达的祠庙中,拒不出来迎接朱棣。朱棣愤怒之下,把他关进监狱,派人审问,徐辉祖却一言不发,只在纸上写道:家父是开国功臣,有丹书铁券,可免死罪。恼羞成怒的朱棣见状,当即削去了他的国公爵位,然而他毕竟是开国第一功臣的长子,朱棣也不敢杀他,只好把他软禁起来,直到永乐五年,徐辉祖才在软禁中死去。
经过一番折腾,朱棣终于登上帝位,年号永乐。他论功行赏,首先就想起了死在朱允炆手上的徐增寿。他给徐增寿赐谥号“忠愍”,又封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为武阳侯,后来,又不顾妻子徐皇后的反对,加封他为定国公,居住在北京,世袭罔替。后来徐景昌虽然多次违反法纪,看在徐增寿的面子上,朱棣却总是对他一再宽容。
徐辉祖的子孙也没有受到牵连,永乐五年,徐辉祖死后没几个月,朱棣就重新封徐辉祖的长子徐钦为魏国公,仍然在南京安享国公的尊荣。
于是,徐达的两支后代,一家住在北京,一家住在南京,都安享国公爵位,直到明朝灭亡。回想这段历史,仍让人觉得充满戏剧性,徐达的两个儿子,都各自终于朱元璋的子孙,却都因为这份各为其主的忠诚而死,虽然子孙在明朝依然富贵荣华,其中的升沉荣辱,却依然令人唏嘘感叹。(原文来自沧溟道人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