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三国‘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原来被世人误解了千年

2016-12-04 11:25:0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读三国,我们不免发现太多豪杰纷争让人心驰神往,我们常常 说虎父无犬子,曹操生了曹丕夺掉了汉室政权建立曹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读三国,我们不免发现太多豪杰纷争让人心驰神往,我们常常 说虎父无犬子,曹操生了曹丕夺掉了汉室政权建立曹魏,孙坚更是生下孙策和孙权兄弟,孙策驰骋战场打下江东河山,孙权固守江南,富庶一方,权掌一方天地,唯 独刘备,英雄一世,却留下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疑问来了,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吗?如果阿斗扶不起来,为什么刘备要选择他做皇帝继承人呢?

诸葛亮对刘禅评价较高,如赞其“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而在诸葛亮时期,刘禅对诸葛亮“以父事之”,始终如一,凡事谦让,表现出大气的特点。刘禅对诸葛亮大小权独揽的代政方式,虽有不满,但以大局为重,始终克制。

在无为而治时期,从蒋琬执政开始,刘禅便基本掌握了帝权,实际上控制着蜀汉,这主要表现在刘禅实际上掌握着最高大臣的任命权。

费祎死后,姜维执政,蜀汉进入最后十年的急剧衰亡阶段,日趋没落。蜀汉猝亡之时,国势并没耗尽,本还可能苟延,但这种可能之所以没成为现实,作者认为主要与后主帝权失控和他的仁德有关。后主帝权失控表现在不能很好地控制姜维,而姜维北伐多以失败告终,极大耗损国力;帝权失控还表现在宦官黄皓干政上,黄皓的无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蜀汉的猝亡。

关于后主的评价,历史上主要有可次齐桓、中常之君、昏弱之君三种。《三国志》作者陈寿持中常之君的观点,评论“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而持刘禅是昏弱之君看法的,则占了绝大多数。

《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认为,对刘禅的评价是一个综合课题,不可一概而论。从帝业来看,诸葛亮南征北伐都是刘禅为帝之后的事,不能说与刘禅完全无关。刘禅营造了一个安定的大后方,本身就是巨大贡献。在蒋琬、费祎时期,刘禅无为而治,维持了国家正常发展。故帝业上不能完全否认刘禅,应该说其不失为中常之君。

至于帝品,综观其为帝四十多年的生涯,肚量大为其显著特征。期间主要首辅换了一批又一批,与同期魏吴相比,最大特征是完全避免了朝廷要员之间的内部倾轧,执政班子相当平稳。刘禅能够大胆用人,无为而治,唯一的问题是晚节不保,放纵了宦官黄皓。

生活作风方面,刘禅应属简朴型君王。同时,他也是一个爱民的君王,除了善待土著、不大兴土木之外,更表现在面临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之间二者只能选一的难题时,他选择了百姓的安危,听从谯周之劝说,在前线尚未败亡之时决定降魏。

蜀汉是否该降,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有史家认为,刘禅选择不战而降,主要是从减少当地战祸角度着眼。这与当年刘备在败走长坂时的选择异曲同工。真正爱民的刘禅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而让人民多得实惠。正因如此,成都人民是怀念刘禅的,如成都武侯祠在北宋庆历之前,一直有刘禅的专祠。庆历年间蒋堂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下令拆毁刘禅祠,曾引起蜀人的普遍不满。

对刘禅亡国后“乐不思蜀”的丢人表演,《新论》的作者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止过流动,过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禅绝对不是庸才,只可惜生在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太多的英雄光环使得他显得太过 平庸,诸葛的“溺爱”更是让他缺乏经验,历史的车轮一旦启动就将无法停下,我们不能阻止,但是我们又是否应该借鉴些什么呢?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