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功盖千秋:留下最多的却是骂名

2016-12-04 09:57:5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中央帝国,应该说为中国的统一、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

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中央帝国,应该说为中国的统一、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创举,才使后世的帝王有了皇帝的称谓和尊严,更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和地位。按理说中国历代凡是当上皇帝的人都应该感谢秦始皇才对,因为是秦始皇的创举才使他们成为大权独揽、唯我独尊的皇帝。

如果没有秦始皇的起始作俑,后世有没有皇帝这个称号倒是其次,关键的是有没有别人具有秦始皇如此巨大的魄力,而赋予皇帝给任何臣民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这一点,实在难以预料。不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尽管自秦始皇之后,到宣统帝溥义为止,中国历代产生了大约213位皇帝,他们在独揽大权、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同时,却无不指使其手下之刀笔书吏,在史册上写满了秦始皇作为暴君的桩桩历史,而鲜有替始皇开脱者。因此,尽管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先行者,为中国的疆域形成、民族融合、文化发展等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但他史册上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如此的不堪,——“暴君”二字成了秦始皇的象征。那么,到底秦始皇是不是暴君,或者秦始皇在暴君面具之下有没有值得人们重新审视的东西,我们不妨回到历史的烟云中找找答案,看看历史的真相里到底有多少人们不知道或被误解的秦始皇。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应该是毋用置疑的。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当皇帝者大有人在,但像秦始皇一样,不但改朝换代,而且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经济制度,并且使这种制度的影响垂二千年久,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还深受其影响,的确后无来者,以此论之,始皇可谓千古一帝!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便以亘古未有的巨大魄力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始作俑者是秦孝公时期推行变法使秦国由弱到强的商鞅。但使郡县制成为一种制度,并在统一后的大秦王朝内施行,且得以延续二千多年不变者唯有秦始皇。

要知道在秦统一中国之前,有文献记载的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也有一个代表中央政府的所谓天子,但仅仅是一种象征,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天子真正实现过实际的统一。绝大多数情况下,天子之下的诸候国只是向天子称臣纳贡而已。如果有诸候国不按时称臣纳贡,天子有力量则可以出兵讨伐,若无力量则只有听之任之了。诸候国内的各项事务,包括政治、军事、法令等,都由诸候国自已说了算,甚至连文字都是诸候国有自已的一套。其情形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联合国。各国都觉得联合有用时就找联合国,把它当老大;没用的时候,或者说联合国有可能妨碍本国利益的时候就抛开联合国自行其事,如伊拉克战争前的美国,谋求在联合国得到进攻伊拉克的许可,却未能如愿,于是就抛开联合国直接进攻伊拉克,联合国不也没一点办法吗?秦之前的诸候国和中央王朝的关系正于此同,所以说,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才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自秦始皇之后,中国实际意义上已经终止了以家族血统为主要内容的分封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代表中央政府进行治理地方的各级官员,这种制度的施行,彻底终结了在先秦时代存在已久的分邦裂土为诸候国的形式。

虽然秦之后的多个朝代也曾出现过分封诸王的例子,但它在性质上远不是先秦时期的诸候封国。秦以后的分封诸王,基本上是一种爵位制度,既是有就藩之地,同样也是有国无兵,有位无权。藩国的绝大部分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那里,藩王是无权过问的。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政令畅通,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而实行郡县制最大的一个文明成果是彻底废止了所谓的世袭贵族制,使贵族的产生有了新的、比较公平合理的方式。比如,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出身寒微的贫民阶层,但经过他们的努力奋斗,登上了皇位,他们的家族也就成功地成为了新贵族。但在秦之前,由于实行分封制度,贵族是继承的,出身贵族之家就永远是贵族,出身贫民之家就永远是贫民。但在实行郡县制以后,这种世袭就不存在了,只要干得好、有机会,就照样成为新的贵族。这是一种巨大的政治进步,只少在中国历史上,郡县制的实行首次终结了落后的奴隶制形式,为中国社会进步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政治上实现统一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秦始皇又在文字和度量衡上实现了统一,从而大大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使得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管相距多远,从几公里到相距数千公里,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一切全赖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文字,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之内,诚不知有多少个国家存在;譬如当今世界之欧洲,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一样大,人口是7。3亿,却由44个国家和地区组成,讲着英、法、德、意、西班牙及葡萄牙等29种官方语言,给欧洲各国的交流平添了不少麻烦,怪不得今天的欧洲国家要成立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这样的工作,秦始皇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在中国做了,说明我们的祖先的智慧是何等的伟大与不凡!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是巨大的进步和创新!同样也可以想见,假如没有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巨大影响力,今天中国人的概念范围也许要狭小得多,绝不可能出现如今天的世界有十数亿人以中国人自居的盛大状况!

为了加强对统一后中国的控制,秦始皇在全国修建直道,开了人类修筑高速公路的先河。据史载,秦始皇修直道距今已有222 0 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比世界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德国境内的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建于1932年)早2144年,比著名的罗马大道宽3——8倍,长10倍(古罗马大道建于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后400年之间,罗马大道纵然蔚为壮观,古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年的罗马境内可以畅通的道路里程30多万公里,但是罗马大道是由许多条道路连接起来的,每条道路最长也不过100多公里,最宽不过30米,而且前后修建有四五百年之久)。据司马迁《史记》记载,秦直道全长“千八百里”,(约合今1400多华里), “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里。”,“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道路宽度一般在20——60米之间,绵亘于我国北方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是当时由咸阳至九原郡(今包头市西)最为捷近的道路。(徐伊利著《大秦直道探秘》)直道的修建大加强了秦始皇对统一后中国的有效控制,同时又为发展经济,加强不同地区间人民的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始皇死后“从井陉抵九原。……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史载始皇遗体经过秦直道运回咸阳,可见直道在秦时已发挥重要交通作用。

除了修直道,秦始皇还开凿灵渠,构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经略边疆,基本奠定中国版图。在秦统一前,在今天我国的浙江、福建、两广及湖南一带居住着与中原华夏民族语言、风俗迥然不同的少数民族。秦始皇在公元前223年灭楚之后,就趁势发兵降服了越,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今江苏苏州);统一六国后又发动了统一百越的战争,胜利后设置了闽中郡;接着又派五十万大军向岭南和西瓯地区进军,但在这里遇到了越族人顽强的抵抗,相持三年之久未取得胜利。为了保障军队的供给,秦始皇派人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一条运河,这就是连接湘水和漓水,构通珠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灵渠的开通,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使秦对岭南越人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并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郡,治所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在北方更是派大将蒙恬和公子扶苏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南北广大地区。可以说除新疆、西藏和东北部份地区以外,秦始皇开拓了今日中国疆域内的大部份领土。后来的王朝再如何强大,它们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都是在秦始皇开辟疆土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秦始皇为今日中国国家疆域范围的形成,立下了不世之功,作为中国人应该对此永志不忘! 那么,秦始皇既然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为何他在历史上没有得到与其丰功伟绩相称的地位,并且还被归之于暴君之列,饱受责难,没有得到一个伟大帝王应有的公平待遇?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以解释这些疑问。

秦祚太短,皇统中断,后继无人任由后来者谮毁所致。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前207年秦王朝被子推翻,秦祚只有短短的十五年时间。虽然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但却是一个典型的短命王朝。因为是一个短命王朝,所以大秦王朝的历史完全就由他人来书写,好坏全由他人来臧否了。秦始皇所开创的一切好的制度和律法,在秦以后的朝代里被继续使用,但没有人会站出来替始皇说句公道话,说后人继续享用秦朝的知识产权,应该给人家付点产权费什么的。而实际上是后人不但白白使用大秦王朝的典章制度,却对这个典章制度的创立者大为不敬,对始皇帝极尽丑化抵毁之能事。如秦所创立的郡县制,在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成为治理国家之基础政权,有的虽然叫法不同,但性质内容完全一致,说明了秦始皇对中国行政制度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后人再变也变不出多少新花样。

但在历史上,鲜见有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大唱赞歌者,倒是大批特批始皇为暴君、秦王朝为暴政之反对苛责之声不绝于耳。对始皇帝的功绩装聋作哑,视若无睹;而对秦始皇的错误无限放大,上纲上线,甚至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地找来一些对秦始皇不利的史料来否定秦始皇,从而否定始皇统一中国的正当性。如在始皇帝的生世问题上,从司马迁的《史记》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及宋人郑樵撰的《通志》等多种史料,都信了这样一种对始皇帝带有极大侮辱性的说法:始皇帝并不是秦庄襄王之子,“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乃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史记·卷八十五吕布韦列传》)说的很明白,吕布韦的爱姬怀有身孕后送给当时在赵为人质的子楚、后来的秦庄襄王,生了以后就成为后来的秦始皇帝了。但是,同样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却又没有了这样的记载,只是说“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布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可见连司马迁都对秦始皇是吕布韦之子的说法不敢肯定,因而两种说法都采用了,以供后人分析鉴别。然而,在秦以后的史料中我们看到的有关秦始皇生世的记载,无一例外地都采用始皇为吕布韦之子的说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秦柞太短,没有人替始皇帝书写公正的历史,至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没有人会像此后的历代帝王那样,动用御文人替祖先粉饰美化,虚构历史。如出身寒微低下的刘邦,竟然被杜撰出“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来,而且还附会说刘邦是赤帝之子,杀了当道的白帝之子白蛇,以此拨高刘邦的身份。但在始皇那里就没有人替他做这样的粉饰工作了,因为始皇帝的王朝到二世那里三年就完结了,秦始皇的历史只能由别人来书写,是名垂青史,还是遗臭万年,只有听天由命了。事实证明,秦始皇的命真的不怎么样,生了个不中用的公子胡亥继了位,过早地断送了大秦王朝的江山。当然,首先替秦始皇书写历史者都是亡秦朝者,自然没有理由替始皇邀功摆好,否则西汉建立的正当性就不存在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