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鸿仙是“民国三烈士”之一 蒋介石都曾是其助手
在民国史里,只有两位同盟会元老能享“国葬”待遇下葬紫金山、陪葬中山陵,一位是谭延恺,另一位是范鸿仙。
谭延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民国政府为这样的风云人物举行国葬,理所当然。
而范鸿仙呢,也不简单。这位得到孙中山嘉奖,蒋介石追认,毛泽东肯定的辛亥革命元老,与宋教仁、陈其美被称为民国三烈士。曾与他一同战斗的于右任、宋教仁、潭人凤、陈其美、柏文尉等,都是些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救过陈独秀的命,而他在上海筹划第三次革命时的助手竟是蒋介石。
范鸿仙,于1882年6月20日出生在安徽合肥北乡。二十四岁时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此后不久,他协助于右任创办了著名的革命报纸《民呼日报》,经常用“孤鸿”这个笔名发表时事评论文章。由于政治革命色彩太浓,被上海租界当局查封。于右任和范鸿仙又创办《民吁日报》,但刚出版几期后又遭查封。翌年十月他们又创办了影响更大的《民立报》,范鸿仙亲任总理和主笔。期间,他奋笔疾书,发表的杂文短评更是针砭时弊,对内抨击清廷,对外声讨侵华列强,并揭露袁世凯称帝野心。报纸受到民众的热捧,供不应求。孙中山称赞:“范君一支神笔,胜十万雄兵。”
辛亥革命爆发后,范鸿仙受同盟会委托,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前往南京做清军将领徐绍桢的思想工作,并最终促使其决心起义。范鸿仙还积极为徐绍桢准备充足的枪支弹药,不过徐绍桢却提前起义。但初战失利,退守镇江。不久,范鸿仙又努力促江浙组成联军。之后,江浙联军向南京发起总攻,经过八昼夜激战,终于光复南京。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批准范鸿仙创建铁血军的请求,并任其为总司令,准备北伐。就在准备挥师北伐时,袁世凯赞成共和,清帝退位,民国初现。
范鸿仙随即宣布辞去总司令职,返回《民立报》任主笔兼社长。
不久,袁世凯窃国,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也很快失败。袁世凯到处搜捕同盟会员,范鸿仙只好流亡日本,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1914年2月初,范鸿仙奉孙中山之命秘密返回上海,商讨讨袁事宜。一度引起袁世凯的恐慌,悬赏十万大洋买鸿范仙人头。
不久,范鸿仙就被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刺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