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果碰上这几个“诸葛亮” 一定会甘拜下风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的有名,在明代的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之后,诸葛亮被塑造成了“状诸葛多智而近妖”(鲁迅)的人物,诸葛亮就更加的出名,于是很多的人都自称是诸葛亮,可是这些人多半都是名不副实,极大的破坏了诸葛亮的名誉。
无能无耻的“诸葛亮”
在五代的时候,蜀地政权有个叫做王昭远的大臣,他就自比诸葛亮,非常的狂妄,甚至还提出与北汉政权联合共同进攻当时的北宋政权,此举却给了赵匡胤发动战争的理由,于是宋太祖派遣大将来讨伐蜀地的政权,完成统一。后蜀的皇帝于是立即启用了“诸葛亮”王昭远,皇帝召见了他,并对王昭远说:“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王昭远此时仍非常狂妄,以方略自任,始发成都,蜀主命宰相李昊等饯之城外。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若定,自比诸葛亮。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他居然对丞相说:“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结果,在宋军的打击下,王昭远三战三败,狼狈逃窜到利州,焚毁桔柏津的桥梁,留部将守剑门,自己逃到汉原坡。宋代的军队在后面紧紧的追赶,王昭远脱下甲胄仓皇逃跑,投奔东川,藏匿民舍中,却被追兵活捉。
对此,现代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历史上自比诸葛亮的人不少,但像王昭远这样无耻而无能者却不多”。
带汁的“诸葛亮”
南宋有个招抚使,名字叫做郭倪,他也自比诸葛亮,甚至就连他拿着的扇子上面都写着杜甫称赞诸葛亮的诗句“三顾频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后来南宋与金国开战,于是到了“诸葛亮”郭倪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可是这个“诸葛亮”却是被金国的军队打的一败涂地,郭倪狼狈逃跑回来之后对着别人居然哭了起来,当时有一个名字叫做彭传师的法曹,他为人非常的幽默,看到这个情景之后立即讽刺说“此带汁诸葛亮也”。郭倪听后大怒,但是也无可奈何。这个自比诸葛亮的郭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小丑罢了。
历史上唯一自比诸葛亮但是却胜过诸葛亮的人
清代的很多湘军将领喜欢自比诸葛亮,郭崑焘(晚清官员郭嵩焘之弟),自号“新亮”,刘蓉(桐城派古文家)则径称“赛诸葛”。实际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如小说描绘的神奇,只要是熟读史书的人一般不会将自己比作诸葛亮,可是却有一个例外,他就是湘军的著名将领左宗棠。
根据《清裨类钞》的记载,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常号“老亮”或“今亮”,每次给曾国藩写信署名也是“老亮”,弄得曾国藩哭笑不得,而且每次打了胜仗,就说:“今亮似犹胜于古亮矣。”他曾提着独家订造的灯笼,灯笼上大书“老亮”二字,往来长沙城中,人称“亮灯”。
可是后来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收复了中国将近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对国家和民族贡献巨大,外国人华莱士评价:“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所以左宗棠虽然自称诸葛亮,但是他的历史功绩却是超过诸葛亮的。
做贼的“诸葛亮”
张敬尧是北洋皖系军阀骨干,他主政湖南的时候胡作非为,激起了湖南民众的愤怒,当时的青年毛泽东也参与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
根据民国时期的历史书籍记载,张敬尧在湖南曾扩充一个旅,派他的四弟张敬汤为旅长。张敬汤号称四帅,他也自比“诸葛亮”,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认识是戏台上借东风的孔明先生,所以他缝制了一件八卦衣,手拿一柄鹅毛扇,走着台步,自称山人,问他的马弁说:“你们看我像不像卧龙先生?”马弁们回说:“卧龙先生只会用计,不会打仗,那比得上咱们四帅用兵如神,智勇双全。”他听了之后非常的高兴。这位“卧龙先生”在长沙经常跑到商店之中,凡是他看到的东西必然向老板来“借”,当然是一借走就不还了,如果老板不借,他就强行拿走,于是长沙百姓每次看到这位拿着鹅毛扇的张敬汤走过来,就会相互提醒说“孔明(诸葛亮)又来做贼了,小心”。如果诸葛亮地下有知,估计也会气的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