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宋朝是怎样制造冤案害死岳飞?赵构又做了什么

2016-12-01 12:23:5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首先,要从绍兴八年(1138),宋金第一次议和期间,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议和的朝廷运动说起。 自宋宣和七年(1125)金国南侵以来,灭北宋,

首先,要从绍兴八年(1138),宋金第一次议和期间,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议和的朝廷运动说起。

自宋宣和七年(1125)金国南侵以来,灭北宋,犯江南,一直妄图侵占整个宋朝。但建炎元年(1127)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迫于形势,任用韩世忠与岳飞等武将抗击金兵,经过十年抗战与北伐,金军大受挫折,不得不主动向宋朝提出议和。自登基起就一心乞和的赵构求之不得,一拍即合,于是,从绍兴七年(1137)到绍兴九年(1139),宋金进行了第一次议和。

然而,朝廷决定议和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朝野群情汹涌,抗议之声之激烈,之浩大,远远出乎赵构意料之外。群臣纷纷上书,痛斥秦桧,指责赵构,反对议和的奏折每天不断。摘录数段,看看宋朝文臣气节,亦代表当时大多数南宋人民的心声。

前宰相李纲上奏:“偷安朝夕,无久远之计!” “陛下纵自轻,奈宗社何?奈天下臣民何?奈后世史册何?!”枢密院编修官赵雍上奏:“天子之孝,与臣庶不同,报难报之恨,雪难雪之耻!”监察御史方庭实上奏:“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上奏,使此次抗议运动达到了高潮:“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又坚决请斩秦桧等人,以谢天下:“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并主张“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胡铨这篇檄文一出,朝野震动,吏民纷纷抄阅,“市井间喧腾,数日不定”,金人闻说,用千金求购此文副本,金国君臣读后,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在这期间,秦桧在朝堂天天被大臣指着鼻子骂,民间更贴出了大字报:秦相公是细作。万众唾骂声中,秦桧吓得上表待罪。但赵构一意孤行,决意议和!他摆出独夫之威,声称:秦桧无罪可待!并下令将胡铨“送昭州编管,永不起复!”

终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议和的朝廷运动宣告失败。绍兴九年(1139)一月,和议达成,签下了第一份屈辱条约——秦桧代表赵构,跪拜金使,宋向金称臣纳贡。再说武将,在议和期间,岳飞表现得相对克制温和,只是在入朝召对说了一句软中带硬的话:“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史书上说岳飞这句话是对秦桧说的,但更可信的是,这句话是对地位更高且跟他私交很好的宰相赵鼎说的,很客气地批评赵鼎,没有好好地为国家出谋划策。这跟其他大臣的上书,把秦桧骂得满头包,把皇帝骂得就差要他一死以谢列祖列宗相比,岳飞就如当时大臣对他的评价:“动合礼法”,“恂恂如书生”。(不过,后来岳飞终于在赵构不知羞耻地下令普赏天下庆祝议和成功时来了个总爆发。)

其他重要武将,除张俊力挺主子议和之外,韩世忠,吴玠,杨沂中等则激烈反对议和,首当其冲的,便是韩世忠,在议和期间与和约签定之后,他接连上奏十余道:“事系安危,在此一决!”“今正当主辱臣死之时,臣愿效死节,激昂士卒,率先迎敌,期于必战,以决成败!”语言激切,恨不得立马跟金人开战。赵构忙下“亲札付世忠,令差人防护北使往回”,今韩世忠 “不得分毫生事。”

赵构令韩世忠派人护送金国使者返回金国,但韩世忠偏偏背道而驰,奋然抗旨!他派部下扮作“红巾军”,在金使返国的道路上,设下埋伏,准备袭杀金国使团张通古一行人马,以彻底破坏和议。后因被部将胡纺告密而泄露,金国使团临时改变路线,伏击未能成功。此事令赵构和秦桧十分震惊!

从此,韩世忠首先上了赵构的黑名单。

而秦桧恨之入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文臣胡铨,一个是武将韩世忠。

胡铨已发配昭州,赵构投鼠忌器,暂时没把韩世忠怎么样,这令秦桧耿耿于怀,记恨于心。终于在两年后,在宋金第二次议和期间,他逮到了机会,制造了一宗狱案——耿著案。这宗狱案,意在整掉韩世忠。

绍兴十年(1140)六月,仅签定一年多的和约,以金国毁约南侵告终。岳飞第四次北伐,连连大捷却被十二道金牌招回。“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中原遗民拦道跪地痛哭,岳飞泣别百姓,悲愤班师。

赵构再度求和。七月,金人发密信给秦桧,提出议和条件“必杀飞,始可和。”赵构不置可否。

绍兴十一年(1141)一月,金国再度侵宋,宋军在张俊的总指挥下先胜后败。三月,岳飞领兵刚刚赶赴前线,金军即闻风北撤。之后,宋金暗通书信,又继续进行第二次议和。

四月,为消除一直担忧的武将势力,也为向金人献媚,表示议和诚意,赵构来了一出盗版的“杯酒释兵权”,用明升暗降的手段,解除了韩世忠、张俊还有岳飞三大宣抚使的军职兵权,并诏令他们进入枢密院(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任正副职。五月,在架空韩世忠枢密使的职权后,赵构下诏,令枢密使张俊与枢密副使岳飞,前往韩世忠的大本营楚州检阅军马。临行之前,秦桧在政事堂布置使命,并传赵构谕旨:“捃摭世忠军事,备反侧。”要他们搜罗韩世忠的军事上的问题,并防范韩世忠异动。

岳飞和韩世忠相差十四岁,同是坚定的主战派,力主恢复中原,且私交甚好。听闻秦桧之说,岳飞感觉不妙,忙为韩世忠老大哥说话:“世忠有幸,沐皇恩高升为枢府大臣,既如此,楚州之军便是朝廷之军。”力保韩世忠的军队就是朝廷的军队,一定会忠心效力于朝廷,并声明:

“公相命飞以自卫,果何为者?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望于公相者”。秦相公要我防范韩世忠,要我罗织他的把柄过错,让你失望了,我岳飞不会这样做。岳飞或是不相信这是赵构旨意,这么说有暗示秦桧是假公济私甚至假传圣旨之意。秦桧听了,心中恼怒。

然而作为韩世忠双重女儿亲家的张俊,则心领神会。六月,张俊和岳飞出使到达镇江后,在检阅韩世忠旧部军马时,张俊对岳飞说:“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表示,要和岳飞联手,分解韩世忠的数万军马。并暗示,朝廷之意,就是要把韩世忠整垮。岳飞当即反对:“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惟自家三四辈。”不能这样做,国家赖以恢复中原的军队,只得我们三四家而已,岂可自家兄弟阋墙?岳飞依然不相信朝廷,在故土未复,外敌未灭的情况下,会做这种拆自家城墙折自己手足的蠢事。张俊受到岳飞的正义驳斥,恼羞成怒!他无从发泄,便捏了些小过,要把两名士卒处斩。岳飞虽“恳救数四”,仍未能挽回两名士卒性命,气愤而无可奈何。

早在五月,秦桧就开始暗中搜罗整治韩世忠的罪状。之前告发韩世忠袭击金使的计划的胡纺,此时再度出面,告发韩世忠的心腹部将耿著,说他发布流言,“二枢密来楚州,必分世忠之军”, 是为“鼓惑众听”,并且“图叛逆”,“谋还世忠掌兵柄”,于是,秦桧下令将耿著逮捕,押往大理寺下狱,严刑逼供,要耿著诬陷韩世忠谋反。

岳飞这次出使楚州之后,方得知耿著下狱之事,联想起秦桧和张俊的种种行径,他这才明白,事情远比他想像的龌龊与阴险,更愚不可及!他为此愤愤不平,痛心不已,叹道:“吾与世忠同王事,而使之以下不幸被罪,有负世忠。”考虑到将来的抗金大局,还有他与韩世忠之间的战友情谊,他做不到眼睁睁看着赤心抗金的名将韩世忠遭遇不幸而不相救,他就算明白这是朝廷有意加害韩世忠,仍然宁愿触犯朝廷,不顾个人安危,派人连夜送信给韩世忠。

韩世忠收到岳飞报信后,惊骇万分!他紧忙进宫求见皇帝,在赵构面前“投地自明”,“号泣”申诉。

建炎三年(1129)苗刘兵变时,韩世忠救驾有功,赵构对韩世忠尚还有几分旧情,又见韩世忠武将威严丧尽,伏在自己脚前痛哭流涕的样子,不由心生恻忍,他故作惊诧,说:还有这事?立即下令,“耿著案”不得牵连韩世忠。秦桧无奈,只得把耿著脊杖刺配了事,韩世忠这才逃过一劫。

岳飞先是拒绝同谋诬陷韩世忠,后又拒绝分解韩世忠的军队,最后竟然还给韩世忠通风报信,这使得秦桧和张俊两人,深恨岳飞。赵构虽然放过了韩世忠,但对于岳飞的在此事上的不合作,亦起猜忌之心。此时,宋金议和,正处于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中。

七月,岳飞从楚州回来,此番出使,使他对朝廷越来越厌离。他立即上表,请求罢免自己的枢密副使之职。赵构耍弄帝王权术,表面下诏不允,暗中又让秦桧等人猛烈弹劾岳飞。

八月,岳飞“引咎辞职”,在辞表中,他特别强调:“冀保全于终始,宜远引于山林”。岳飞已隐隐感受到,前途吉凶未卜,所以,他唯望赵构能让他全身而退,归隐山林。赵构下诏允了岳飞的辞呈,并假惺惺保证:“保功臣之终”。但赵构已不再想保全岳飞。他为人个之猜忌,更为了与金国媾和万无一失,已决定配合金国“必杀飞,始可和”的议和条件。赵构、秦桧和张俊,把之前刺向韩世忠的矛头,齐齐转向岳飞。

九月,秦、张两人,故技重施,又制造了另一宗狱案——“张宪案”。张俊告发:岳飞唆使部将张宪谋反,秦桧立即把岳飞的心腹爱将张宪下狱,这跟四个月前“耿著案”如出一辙。十月,赵构下诏,命令身在江州庐山的岳飞立即前往“行在”临安府。岳飞在去临安的路,多人劝他,此非嘉诏,勿赴临安,但飞只有一句:“只得前迈”。当到达临安后,岳飞立即被投入大理寺,投入赵构的“诏狱”(罪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之中。

其实,在庐山隐居时,就有人通风报信,告知岳飞“张宪案”,岳飞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但跟韩世忠不同,他并没有去找赵构申诉。有人劝岳飞上奏自辨,岳飞苦笑道:

“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万一不幸,亦何所逃?”

赵构在政治上军事上多次重大失策,岳飞却一再预测准确,如“淮西兵变”,如“金人叛盟”,一次次打皇帝的脸。难道他不曾料到自己最后的结局?其实,他早已通过“耿著案”明白,朝廷用意之恶。他已看透赵构,为了议和与苟安,已是不顾一切,甚至不惜自毁长城!若上天有眼,赵构真能明辨是非,回心转意,就不会陷忠臣于不义,但如果赵构一心要加害自己,他又将何处可逃?要他像韩世忠一样,痛哭求饶,他宁愿直道危行,宁折不屈。

岳飞不愧千古一将,文韬武略,骁勇善战之外,又集儒家传统美德于一身,“时人号为贤将”。他有着武将视死如归的硬骨,也有着文士清高孤直的气节。但他唯独没有野心。岳飞下狱后,受尽毒刑,也绝不肯自诬。刚刚逃过一劫本已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的韩世忠,冒险闯相府,质问秦桧,岳飞到底何罪?

秦桧说,谋反。韩世忠又问,证据何在?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悲愤交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十一月,宋金第二次议和达成书面协议,宋朝第二份屈辱条约《绍兴和议》签定。除宋向金称臣纳贡之外,岳飞一年前最后一次北伐,率领岳家军将士们浴血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土地,被割让给金国。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赵构终于下旨:“岳飞特赐死”。临刑前,岳飞写下了他的唯一供状——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韩世忠最终未能救得了岳飞,但从此之后,“莫须有”三字,伴随着赵构秦桧张俊等卖国苟和者的名字,遗臭万年。也昭示着尽忠报国者岳飞的“千古奇冤”,令人痛惜不已,叹息至今。

这算是韩世忠对岳飞在他危难之时出手相救的一点报答。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