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齐桓公号令群雄称霸天下多亏奇人管仲的辅佐

2016-12-01 11:47:5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拥有强大力量和先进制度的齐国,争霸之路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当时的中原局面,怎一个乱字了得。各诸侯间相互攻伐不说,北方蛮族也不断进犯,

拥有强大力量和先进制度的齐国,争霸之路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当时的中原局面,怎一个乱字了得。各诸侯间相互攻伐不说,北方蛮族也不断进犯,内战外战打得乱七八糟。做诸侯的,今天还是大国,明天说不定就国破家亡。你说“尊王攘夷”,谁听你的?

不过齐桓公确实不是一般人,以往诸如郑庄公那样的“小霸”,虽然也搞分化瓦解拉拢这一套,但基本是不服就打,连周天子也照揍。齐桓公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暴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周天子这面大旗,虽然内里破败不堪,但还是可以拉来做虎皮的,所以要称霸,既要软硬兼施,又要拉大旗做虎皮。齐桓公首先抓住的机会是宋国内乱。在春秋早期,宋国也曾经是一个大国,但自从被郑庄公狠狠修理后,宋国的国力就每况愈下,内乱不断。公元前681年,宋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其子御说即位,但地位不稳。这事本来和齐桓公八竿子打不着,但齐桓公却利用了这不是机会的机会,他先派人朝见周天子,请求承认宋国新国君的合法身份。这一朝见非同了得,多年不被人待见的周天子当即感动得热泪盈眶,立即授权齐桓公代表周王室来办理此事。

公元前681年三月初一,齐桓公会合宋、鲁、陈、蔡、卫、郑、曹在北杏会盟,宣布宋国国君的合法地位,并以诸侯头领的身份订立盟约。北杏会盟,也就成了齐桓公称霸道路的第一步。但这第一步却摔了个大跟头。诸侯们不是傻瓜,齐桓公这套把戏瞒不过大家的法眼,什么会盟诸侯,什么代表周天子,我傻乎乎去了,以后就要听你吩咐,凭什么?

结果会盟邀请下发后,但凡有点实力的都不答理齐桓公。实际到会的只有宋、陈、蔡、邾四国,热火朝天的会盟,搞成了只有四国参加的“惨淡经营”。就这“惨淡经营”也出了岔子,本来作为会盟幌子的宋国国君,会开了几天明白过来,这是要我给齐国当小弟啊!这怎么成,当下脚底抹油跑路了。大张旗鼓地忙活了半天,到最后却被人家给晒了,本想长面子的齐桓公,这面子却丢大了。

但丢了面子的齐桓公,脾气还是好得很。宋国国君嘛,跑了就跑了,不但没计较,反而派使者跟过去嘘寒问暖,干脆一张热脸贴到底。但对有些人,就不能给热脸了,比如拒绝来开会的鲁国,这就是要给颜色看看的。齐桓公大手一挥,立刻重兵集结鲁国边境,吓得鲁国国君慌不迭地连忙跑来认错,双方在柯地补了个会盟。可在会盟期间,有鲁国壮士曹刿突然挟持齐桓公,要求齐桓公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可没面子到极点的齐桓公临危不乱,刀刃面前镇定自若。不就是还土地吗?好说好说。大手一挥,慷慨地把土地还给了鲁国,落了个“大国风范”的美名,又逼得鲁国道歉认错,向齐国屈服,自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消息传出后,宋国国君脑袋还算转得快,连忙派使者向齐桓公认错,并送上重礼。齐桓公也就顺水推舟原谅了宋国。就这样,原本只是“惨淡经营”的北杏会盟,终于成了七大诸侯联合会盟,推举齐桓公为盟主的盛事。栽了大跟头的齐桓公,以其大国国君的胸怀,软硬兼施的手腕,终于第一次确立了霸主地位。北杏会盟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条:一是各诸侯国之间要协同互助;二是要尊重天子;三是要联合对付蛮族侵略。这三个内容,前两条尊王,后一条攘夷,内在的核心,却是齐桓公昭示给各诸侯的“仁德”面目。听我的话,就给仁德;不听我的话,就揍你没商量。

北杏会盟后的齐桓公,在“尊王”的大旗下,其实已成了一方盟主,但这时候他的势力范围,主要还局限在今天河南、山东地区。听命于他的诸侯,也就只有宋、鲁、蔡、陈等小诸侯。要想号令天下,当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压服北方的各路诸侯国,尤其是齐国北面的燕国。这个燕国也是有来头的,它是春秋诸侯国里的“姬姓诸侯”,也就是周天子的宗室,在当时拥有正统地位。燕国的国都,在蓟地一带,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周边的北方小部族,也都服从它的统治。要想压服这样一个大国,是很困难的。偏偏机会说来就来了。燕国遭到了北方山戎的进犯,眼看国都不保,齐桓公二话不说,出兵!

训练有素的齐军,在燕国的地盘上给燕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教育课。三下五除二打败了山戎的进犯,用强大的实力让燕国军民心悦诚服。此战战斗过程简单,追击过程却异常艰苦。吃了亏的山戎和齐国一接触,立刻拨马北逃,齐桓公深知除恶务尽,坚决追击,一直追杀到草原地区,将这一支蛮族彻底歼灭。值得一提的是,在追击过程中,齐军一度迷路,是靠了军中几匹老马带路,方才脱离险境,“老马识途”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燕国的得救,对齐国成就霸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原本归附燕国的渤海周边的部族,这次齐刷刷地倒向了齐桓公。逃过一劫的燕国军民对齐桓公更是感激万分。齐桓公班师的时候,燕国国君燕庄公一路送行,竟然不知不觉走进了齐国境内。这下可糟了,按照周天子的禁令,诸侯没有周天子的授权,不能随便进入其他国家的疆界。可这对齐桓公来说却好办,当场大手一挥,归你了。舍了这一小片国土,换得了燕国上下对齐国霸主地位的死心塌地。

燕国事件是齐桓公霸业中具有“跳板”意义的一步,燕国事件之前的齐桓公,充其量与郑庄公一样,算是“小霸”,但燕国事件之后,齐国的号召力已经扩展到了今天中国北部中原一带,包括北方的晋国、燕国,以及各路诸侯小国,无不向齐桓公俯首。在此期间,齐桓公又做了另外一些事,比如救援了北方另一个受蛮族进犯的诸侯国邢国,帮助他们在河北邢台一带重新建国,又帮助灭国的卫国在河南滑台地区重新建国。齐国的恩威之名,从此传遍了大江南北。听齐国的话,就有好处;不听齐国的,就要挨揍,几乎成了当时诸侯们的共识。

但是,还是有不服气的——楚国。在齐桓公时期,如果说谁能与齐国较量,答案恐怕只有楚国。齐桓公四处称霸的时期,也同样是楚国人跨过长江,大举扩张的时期。齐桓公时期的楚国,向南已经吞并了各路越族势力,拥有了广袤的国土和充足的兵源。和中原国君不同的是,楚国的国君自称“楚王”,大有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之势。齐桓公在位时期,楚国的国君是楚成王,他的眼睛也早已经跨过长江,盯上了富饶的中原大地。趁齐桓公用兵北方的机会,楚国也不断北进,蚕食中原国家的国土,尤其是毗邻楚国的宋国、陈国、蔡国受害最深。在山戎被齐桓公重创以后,楚国已经成了中原国家生存安全的公敌,更是齐桓公霸业的又一强大敌人。

对这样一个敌人,齐桓公的方法也一样——尊王攘夷。楚王不尊重周天子,就是和整个中原诸侯为敌,欺负中原诸侯,我是霸主当然也要保护。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陈、宋、鲁、卫、郑、曹、许八国,发动了对楚国的联合征伐战争,联军进展顺利,很快击败了楚国的边境部队,进入了楚国境内。在此期间,楚成王也曾派使者求和,表示愿意恢复对周天子的进贡,请求齐桓公退兵,但这个大好的机会,齐桓公怎能放过,他一面申斥楚国的不法行为,一面持续推进,但开进到楚国的重镇泾时,联军遇到了麻烦。集结了主力部队的楚国,凭借着江水的天险以及独特的城防顽强抵抗。联军先后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却始终碰壁,全无齐桓公当年征战中原时摧枯拉朽的气概。

明白楚国不好对付的齐桓公,也只好见好就收,趁着楚国使者屈完出使的机会,他先在昭陵前向屈完炫耀武力,接着又就坡下驴,在楚国向周天子谢罪之后,同意了楚国退兵的请求。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征伐就落下了帷幕,但对双方来说却是“双赢”。齐桓公打退了楚国,巩固了他在中原诸侯中的领袖地位,声望如日中天。而楚国也保存了自己的领土完整,虽然暂停了对中原的扩张,却继续休养生息,他下一次北进中原时,其声威将更加惊天动地。

如日中天的齐桓公,霸业也越做做大。就在压服楚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55年,他又介入到周天子的争权斗争里,会合诸侯保全了周朝太子的地位,并派兵惩罚了拒绝参加会盟的郑国。四年后,当年得到齐桓公扶持的周太子郑登基,为报答齐桓公的帮助,他再次赐予齐桓公祭肉和车马,齐桓公趁机联合诸侯在葵丘会盟。

葵丘会盟,是齐桓公一生里多次会盟里最大的一次,几乎所有的中原诸侯国都来参与,会议定下了各诸侯国相互遵守的盟约,并继续巩固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如此霸业,后来的春秋霸主们,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霸业蒸蒸日上的齐桓公,却在顶点之后,很快跌入了深渊。

对于霸主齐桓公来说,他和管仲可谓一生的君臣,但管仲除了是一个辅助者之外,更重要的角色,却是一个制衡者。他以国相的身份,多次劝阻了齐桓公的不当行为,才使得齐桓公能够少犯错误,霸业持续勃兴。但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以后,如日中天的齐桓公,却彻底失去了制衡。

晚年的齐桓公已不复盛年时的锐意进取,相反开始志得意满,贪图享乐。特别是在管仲死后,他宠信易牙、竖刁等小人,这些人长于阿谀奉承,更善拉帮结派,而齐桓公的六个儿子,相互间也勾心斗角。这些都是沉迷于对外霸业的齐桓公所无视的。无视的后果,就是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后,他的宠臣易牙、竖刁等人发动政变,几个儿子相互争斗,超级大国齐国陷入了内战之中,最后还是靠了原先的小弟宋国辅助才得以平息。但齐国的霸业,也就因此而结束了。纵观整个过程,或许正应了后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话——国家若无外患,必有内忧。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