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人胡信之死因揭秘 因支持工人罢工而被杀
三十多年的民国,北洋军阀统治了好长的一段时间。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报界发展的非常快。虽然民国刚开始,袁世凯就制造了一个“癸丑报灾”,但是报纸的发展却依然非常的快,不断给北洋政府制造麻烦,于是不少的惨案就不断的发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林白水、邵飘萍和胡信之这三桩大案。林白水与邵飘萍被害得原因差不多,多只是因为笔头尖辣,言中了军阀的软肋;而胡信之被害,则是因为其对工人罢工运动的“过度支持”。遇害时的他只有35岁,大好的年华就因为他的一身正气遇上那满世污浊而化作青烟。
困走青岛
胡信之,又名胡寄韬,出生在北京,家中是个小官僚,但不富。
他是满族人,1890出生的他,还能稍微赶上点皇家的福利,但更多的还是时代给他带来的种种不幸。匆匆而过的“戊戌变法”,盛极一时的“义和团”,残暴异常的八国联军等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伴随着他长大。他和那时的很多人一样,都整天的想着怎么砸破眼前这乌黑的世界。
因为家中毕竟是个小官僚,又住在北京,他的教育没有落下。在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之后,又转为新学,最后在北京大学完成学业。
毕业就等于失业,似乎不是现在的专利。在民国时的就业状况看上去也很不乐观,即便你是北大毕业。
现在虽然很多大学生都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但北大毕业学生尚不至于找不到工作。胡信之北大毕业之后,很快就陷入了就业危局。由于此时早已改朝换代,家中日子过的非常惨淡。由于家庭的复旦过重,无耐之下,胡信之从北京到了青岛,在胶澳商埠观象台担任小职员,借此来养家糊口。
受聘入报馆
胡信之从北京往青岛撤的时候,恰是中日谈判收回青岛和山东权利的时候。一战之后,作为战胜国的一方,中国准备要回主权了。这时却被日本横插一手,欲窃我青岛,占我山东。若不是消息及时,五四运动迅速开展,估计苦果又一次要被中国吃下了。
当时的胡信之尚不是在职记者,但作为先进知识分子的他,这段时间频繁的在北京、大连、青岛、济南等地奔波采访新闻。他所写的新闻稿,寄到报社,大多便被及时的刊登。他的新闻稿对此事的报道,收到很多人的赏识。不久之后,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青岛和胶济铁路的主权。而他因为此次事件中出色的新闻报道,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中国青年报》聘其为记者。
青岛虽说在名义上收回了,但经济命脉实际上仍被日本所控制。没有了实际的经济命脉,青岛依然陷在困苦之中。这时的军阀们却又将青岛变成攫取军费的“账房”,似恶鬼不断的吸着青岛的血。也导致,青岛主权的回归不仅没有把工人的生活改善,反而更加困苦,无数的工人都开始在饥饿的生死线上徘徊。
军阀对青岛的统治,注定青岛将更加的黑暗。而他刚刚走进青岛报界,处处为民着想,丝毫不畏强权的年轻知识分子,必将会有所作为。
他所在的报纸《中国青岛报》是一份有富商集资创办的报纸,其最大作用就是充充门面。只是为了少赔一点钱,才略微允许刊登一些点评时政的文章。胡信之就抓住这个机会,以泼辣、犀利的笔锋,撰写了不少社论、讲演、漫言等,有力地抨击了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谴责了军阀的混战,搜刮民脂民膏、涂炭生灵的罪行。
在胡信之的文章中,写军阀、政客时,这样写道:“一手压制苦民,一手攫取权利,舌头能翻云覆雨,混乱是非”,刻画的真可谓栩栩如生。对于青岛每况愈下的现状,胡愈之辣笔评说,乃是由“官之邪”造成的。在胡信之的文中,对军阀熊炳琦在青岛的所作所为分析的极其透彻。他之所以要不断的敛财,是为了帮助曹锟贿选总统,用青岛百姓的命去换他主子的前程。对其的在青岛的治理,评价是:“财政则一贫如洗,行政则一塌糊涂”。1924年的直奉战争开打,胡信之在文中写到:“如今中国穷到如此地步,还能拿出几万万来打仗”,“这几万万钱又全是小民身上的肉,打胜了是民遭殃,打败了也是民遭殃……”。从文中极易看出胡信之对时局的深刻认识,胜人一筹的文笔,不畏军阀的勇气,他的报界生涯,也正就此开始。
独立办报
胡信之坚持正义,坚持与邪恶势力不共戴天的态度,自然是《中国青岛报》老板受不了的。胡信之也深感“道不同”,难以与谋。于是在“广东帮”友人的资助下,与刘祖乾、段子涵等人,创办了《青岛公民报》,于1924年9月10日出版了第一张报纸。
《青岛公民报》内设经理、编辑、印刷三部,经理部由董事长刘祖乾负责;实际他并未参与管理工作;印刷部由股东张露枝负责;由他经营的启新印社印刷报纸;编辑部由胡信之任主笔,主持报馆的日常工作,段子涵任编辑。
胡信之主持下的《青岛公民报》勇于揭露邪恶,抨击时弊,公开支持工人、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为了能够更好的“公开言论、发表意见、宣传文化、抵制外侮”,而专门开辟了《公民俱乐园》、《公民言论》等栏目,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发表意见、评论国事的园地,一时在当地众多报纸中很是显眼。在《来件照登》的栏目的栏目中,刊载了大量的进步社团文告和宣言等。更难得的是,该报还曾全文刊载《共产党宣言》,宣扬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政府全面“围剿”共产党时候,敢这么干,实为不易。由于当时政府对共产主义的极端打压,使得众人对其的兴趣极其的大,反而使得《青岛公民报》很快就在众多的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青岛报界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初期的胡信之,曾对北洋军阀还抱有幻想,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的认识中,他逐渐的对北洋军阀开始失望,直至最后绝望。开始认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认同共产主义,但具体认准哪一种思想,一时并没有做出决定。他所持的态度就是双方都接受,因为确实在国共合作之后,很多的地方都是相似的,对于两者的不同也就没有更多的人在意了。
虽然他本人的思想此时并不是很明晰,但是其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勇气,让人非常的佩服。由他主编的报刊《青岛公民报》也因为感言,善言而成为当时青岛首屈一指的报纸,他也成为青岛报界独当一面的人物。
敢与恶鬼争高下
收回后的青岛,在经济上几乎就是一个空壳。
很多重要的企业、工厂都是日本人在办。北洋军阀在日本人面前的那股谄媚嘴脸,让青岛的回归甚至到了有名无实的地步,广大在日企中工作的中国工人的利益完全没有保障。日本厂主虐待中国工人是常有之事,因此丧命的中国工人都很多很多。
默默承受日本厂主虐待的工人终于无法沉默了。1925年4月,青岛日本纱场的工人因为不堪忍受厂主的虐待,而集体罢工。此事一发生,很快就传了开来,但是青岛报界都寂寂无声,无人敢为工人说句公道话。胡信之得知后,很快就在《青岛公民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青岛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此文一发,很快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之后,他又在《青岛公民报》上发表评论,谴责日本人的罪行,声援罢工的工人。“使其坚持到底,达罢工之初志,得最后之胜利”。
罢工期间,胡信之经常到工人中去了解情况、采集新闻,以便及时反映罢工动态。同时,他还与工人一起研究斗争策略。他曾屡对工人群众说:“只要工人阶级的利益能争得到,胡信之粉身碎骨,也心悦!”。
日本厂主 要挟 军警镇压工人时,胡信之仗义执言,勇敢地站出来为罢工工人说话。他在报上一再评论罢工有理,并且连续报道工人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的情况。在铁的事实面前,污蔑工人罢工是“野蛮行动”、“制造社会混乱”的谎言,不攻自破。他还将日本公使、领事、厂主要挟中国官厅镇压罢工的消息,在报纸上披露出来,使得日方很快就在此次事件中非常的被动。另外,为了保证罢工的成功,胡信之还向各界进行募捐来支持工人。各界的捐款数目及后援活动,都在他的报纸上如期刊登,极大的增强了罢工工人斗争的信心。
为其22天罢工最后终于胜利了。这次罢工,《青岛公民报》成为最有力的号角。此事之后的《青岛公民报》声名大振,被群众誉为“工人的喉舌”,其销售量也很快就增至万份,这对于一个地方的报纸,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而这胜利,只是短暂的胜利,更大的任务还在后面。
吃罢苦果的日本人找到了山东督办张宗昌、胶澳督办温树德,要求镇压罢工工人。温树德在得到张昌宗的首肯之后,5月29日开始向工人发难。刽子手血手过后,无辜的工人8人死亡、十几人重伤,轻伤无数,此便是血痕累累的“青岛惨案”。第二天的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两大惨案被合称为“青沪惨案”。
两大惨案相继发生之后,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国家和无能的北洋政府都极其的愤怒,但是更多的人面对肃杀的血腥敢怒不敢言。胡信之则毫不顾忌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报纸上大篇幅的报道惨案真相。此外,他还同编辑段子涵一同邀请青岛各界记者举行联合会议,同报界同仁一同声援工人罢工。会记者无不愤慨,纷纷谴责反动当局与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一致表示团结奋战,支援罢工。
国民党左派人士熊冲等准备在青岛举办一次市民雪耻大会,胡信之免费在报上为这次活动刊登广告。消息已经发出,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胡信之为了支持此次活动,自己义务做起了联络员,他的报馆成了登记联络点。在他和众多爱国人士的努力下,市民雪耻大会筹备会城立。
6月16日,3万多人都聚集在青岛的街头巷口,筹备不久的市民雪耻大会顺利召开了。会上各界的代表都发表了演讲,对于日、英帝国主义的强权个个都义愤填膺。大会号召英、日工厂商店的工人全部罢工,码头拒绝装卸英、日货物,会后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青岛的这次市民雪耻大会将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向了高潮。
胡信之《青岛公民报》上不断的发表文章,他首先指出“抵制英货日货是为排斥英日之利器”,势在必行。胡信之积极参与抵制英日货,提倡使用国货的活动,并成为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的严正立场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戴,而媚日的小丑们则对他恨之入骨。
胡信之同一批同志一同组织了“追悼青沪汉粤死难诸烈士大会”。大会有胡信之起草了《祭文》,并在会上亲自宣读,与会者莫不掩面而泣。
在多方的努力之下,青岛当局终于抵挡不住了,又一次的反抗获得了成功,青岛地方当局将被捕的69名工人全部释放。
“青沪惨案”发生后,北洋政府不向英日抗议和交涉,而是举兵破坏和镇压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胡信之见此,极其的恼怒,愤然写下《还要认定步骤向前去干》的社论。文中写到:这样的政府留他一天,不但不能为国家福,反而为国家累……这样的政府还能要他吗?还能不同他革命吗?……一面要坚忍不拔地进行抵制英货日货;一面要根本上推翻现政府,造成有组织的国家,然后人民才能有真正的保障。
在恶贼遍地的岁月里,敢说真话,敢说“反话”,敢说真话的胡信之,实乃豪杰之士。他那股敢与恶鬼争高下的劲,着实的让人佩服。
浩气长存
胡信之的反帝反军阀的言行,很受大众欢迎,但是他矛头所指的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是很不高兴的。于是开始耍尽手段的威胁、迫害,包括寄信、寄子弹等手段都有了,企图封了《青岛公民报》,吓住胡信之。
面对这些威胁,胡信之泰然处之,一如既往,笔锋依然犀利,观点依然尖辣。继续支持民众的反帝斗争,抨击帝国主义、军阀、买办资本家。在同报馆的同仁一起开会时,胡信之向大家细说了他处境的严峻,并表示自己誓与恶魔周旋到底的决心。在场之人,无不对其十二分的敬佩。
这段时间的当地“政府”,估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垮《青年公民报》,收拾胡信之。
很快,督办公署出面串通了13个团体联名指控《青岛公民报》有鼓动工潮,宣传邪端,扰害公安之嫌,请求“自己”严加制裁。得知此事,胡信之哭笑不得,很快就在报上发表了《胡信之紧要声明》,文中说:“鄙人千里来此,早置死于度外。死一胡信之,安知无似十胡信之者再起而与恶魔斗,况鄙人以一介书生,与帝国主义下之资本主义战,为争社会之正义死,在鄙人固死得其所,然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不得其死,彼又安得其生”。胡信之在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宁死不屈,誓与恶魔战斗到底的决心的同时,据理向法庭提出了起诉,回击商会的诬告。
狗肉军阀张宗昌出巡青岛时,有不少人劝其暂避锋芒,以利今后更好的斗争。国民党左派鲁佛民、公立职业学校学生会主席李萼等人都曾前往送信、劝慰。胡信之对众人的关心非常感谢,但他的战斗丝毫没有停止。就在他当晚他写了一篇社论《光着脚丫的不怕穿鞋的》,斗争之态丝毫未减。
同年7月青岛日本纱厂工人爆发了第三次大罢工,这次张宗昌亲率大军前来镇压。当地的商会筹集巨款盛宴张宗昌,并趁机大肆诋毁胡信之和《青岛公民报》。大字不识一个的狗肉将军张宗昌下令逮捕了胡信之,查封了《青岛公民报》。
在狱中饱经蹂躏的胡信之,依然铁骨铮铮。7月29日,胡信之和李慰农一起被杀害于青岛团岛,时年35岁。
作为一名报人,胡信之曾写下这样的诗歌:“决心干革命,早不顾此生,要除帝与贼,一切为人民。”他用他的笔为大众主持正义,他用他的心为工人鼓劲打气;他用他的命唤起更多人的觉悟,他用他的血洗涤日渐污浊的乾坤。35岁的年纪,与世长辞;伟岸的身姿后面是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