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说了什么话让杜月笙立即决定举办婚礼?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举家迁入香港。跟着杜月笙来港的家眷中,除了他的妻儿,还有一位没有任何名分的情人——她就是一代名伶孟小冬。
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她的祖父、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孟小冬自小耳濡目染,对京剧也是非常喜爱。她从5岁起开始学艺,12岁在无锡首次登台演出,14岁便与露兰春、姚玉兰等名角同台演出。她以扮演老生而闻名天下,被称为“冬皇”。
杜月笙与孟小冬的情谊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这年,孟小冬只身前往北平寻求发展,没多久,就名动京城,与“双胜班”(由京剧大师余叔岩、杨小楼、荀慧生等人组建)和伶王梅兰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杜月笙对孟小冬仰慕不已,于是专程前往北平拜访,互相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但不久后,孟小冬就下嫁梅兰芳,杜月笙也在1929年娶了名伶姚玉兰。
后来,梅兰芳与孟小冬闹离婚,差点闹到法院,幸由杜月笙出面调解,事情才以梅兰芳付给孟小冬4万元生活费而宣告结束。
通过这件事,两人的关系更进一层。
1934年5月,修葺一新的黄金大剧院重新开业,杜月笙邀请孟小冬前来参加剪彩仪式。孟小冬与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兰是发小,长大后又情同手足,十分亲密。因此,孟小冬一到上海,就被接到了辣斐坊的十八层楼,与姚玉兰同住。
孟小冬与梅兰芳姚玉兰知道杜月笙钟情孟小冬,而她也想充实自己在杜家的力量,以与杜月笙的另外三房太太分庭抗礼。因此,在她的积极撮合下,孟小冬就做了杜月笙的情人。
但孟小冬还有艺术上的追求,因此不愿就此下嫁杜月笙,专心做杜太太。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后,她再次返回北平,一边演出,一边继续学艺。
孟小冬一直想拜余叔岩为师,但余叔岩轻易不肯收徒,因此她屡屡被拒。经过漫长的等待,几经周折,直到1938年,余叔岩才被孟小冬的精诚所动,正式收她为徒。于是,孟小冬成了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此时的余叔岩已是体弱多病,早就不再登台。孟小冬守在师父的病床边,心无旁骛,精心照料。
这让余叔岩大为感动,他倾囊相授,一招一式务求完美。最终,孟小冬得了余叔岩的真传,艺术水平大为提高,与当时专扮老生的京剧名伶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等人相比,完全不处于下风,于是被尊称为“冬皇”。
1943年,余叔岩病逝。当时,北平正处于日军的铁蹄之下,孟小冬不愿为日本人演出,就以“为师新丧三年”为借口,闭门隐居。此时,杜月笙正避难香港,但对孟小冬念念不忘,经常托人多方辗转,对她进行资助。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迫不及待地把孟小冬接了过来,两人开始了半公开的同居生活。
有了孟小冬之后,杜月笙对姚玉兰再也没了昔日的热情,受到冷落的姚玉兰十分伤心,与孟小冬的关系也渐渐疏远。
孟小冬向来孤傲如霜,根本不屑于争风吃醋,此情此景,让她也伤心不已。于是,她辞别杜月笙,又回到了北平。
直到1947年9月,杜氏门人为杜月笙的六十大寿举行“祝寿义演”,孟小冬才再次来到上海。
这次义演可谓盛况空前,全中国的京剧名家几乎都被请了过来。原定五天的演出,在观众们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延迟到十天。
孟小冬在这次演出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两场余派名剧《搜孤救孤》的演出,可谓完美无瑕,把观众彻底征服,被一致誉为空前绝后的“广陵绝响”。
在这次义演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被上海的大小报纸炒的火热。那就是孟小冬拒绝与梅兰芳同台演出,不仅拒绝同台,只要有梅兰芳出现的地方,他就避着。
结果,在10天的演出时间里,孟小冬与梅兰芳竟连个照面也没打过。由此可见,在孟小冬的心里,与梅兰芳已是情断义绝。
义演结束后,杜月笙非常希望孟小冬能就此留在上海,至少也要在上海待一段时间。可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就向杜月笙和姚玉兰告辞,打算回到北平。
这让杜月笙大感意外,甚至连一度因她而醋意大发的姚玉兰也忍不住劝道:“留下来吧,至少别这么急着走。”
孟小冬心里想着上次与姚玉兰发生的龌龊,但口中却无法启齿。姚玉兰毕竟是他的闺中密友,有着几十年的情谊,冷傲的她不希望再出现那种情况。于是她言不由衷地答道:“思念高堂,不得不归。”
就这样,孟小冬又离开了杜月笙。
直到平津战役爆发后,杜月笙担心孟小冬的安危,于是让姚玉兰以好姐妹的名义修书一封,劝她来上海。
此时的孟小冬正惶惶不可终日,接到姚玉兰的信后,她考虑再三,终于决定去上海与杜月笙、姚玉兰团聚。
此时,孟小冬已经四十多岁,他不想再过那种孤苦无依的生活了,她的感情需要找个归宿。
从此之后,她一直守在杜月笙身旁,再也没有离开过。
来到香港后,杜月笙的身体每况愈下,哮喘病时有发作,于是孟小冬便担任起了照顾杜月笙的重任。她就像当年照顾师父余叔岩一样,无微不至,任劳任怨,让杜月笙十分感动。杜月笙对她也是十分怜惜。
杜月笙身体略好的时候,就会在坚尼地台18号举行清唱小聚,每当这时,孟小冬都会与姚玉兰清唱几段,为大家助兴。因为孟小冬在,那些旅居香港的名票名伶都纷纷前来参加聚会,如马连良、赵培鑫、吴必彰、钱培荣等人都是常客。
清唱小聚的时候,大概算是孟小冬来港后为数不多的开心时光。其他的大多数时候,她都是闷闷不乐的。
家中的一应交际应酬、家务事项,都由姚玉兰负责,轮不到她去管。她所做的,就是照看病中的杜月笙。常年陪伴在病床旁,她的心情之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还有一件让她无法释怀的事情加深了这种压抑:她在杜月笙家中没有任何名分。
但杜月笙不提此事,她也不好冒然开口,只能在心中憋着。
直到1950年年底,港人谣传,共产党要武力收复香港。于是,在顾嘉棠、万墨林等人的不断怂恿下,杜月笙有意举家迁到法国去。
有一天,大家聚在杜月笙的房间里,掰着指头数算,看看连同顾嘉棠和万墨林两家,一共需要多少张护照。当时,顾嘉棠和万墨林等人都在场。
当杜月笙说“一共要二十七张”的时候,孟小冬当着大家的面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全屋子的人都被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给惊住了,尤其是杜月笙。他忽然意识到,这些年让孟小冬受委屈了。
于是他当即决定:尽快与孟小冬举行婚礼。
此时,姚玉兰与孟小冬的关系早就不再亲密,甚至可以说是敌视。杜月笙放出要与孟小冬结婚的话之后,姚玉兰立即发动杜月笙的亲友们进行劝阻。
杜月笙一概不予理睬,令万墨林立刻筹备。
由于杜月笙抱病在身,出不了门,婚宴便只好在家中举行,邀请的也只是杜月笙的至亲好友。
尽管场面比较简朴,但杜月笙坚持要叫最好的酒席。于是,万墨林便在九龙饭店点了900元港币一席的菜。
婚宴之上,44岁的孟小冬身穿崭新的旗袍,依偎在63岁的老新郎身旁,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后,杜月笙的子女们一律改口,喊孟小冬为“妈咪”,并一一给“妈咪”施跪拜礼。而作为“改口费”,孟小冬送给儿子、女婿每人一套西装衣料,送给女儿、媳妇每人一只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