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堂堂国民党上将总司令被部属打劫?
1948年春,刘峙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3月参加国民代表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此时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军队连受挫折,危局难支。刘峙眼见出山的机会难得,连连找机会向老长官何应钦输诚。果然,1948年5月,何应钦担任国防部长后,立即推荐刘峙为徐州“剿总”司令,掌管关内绝大部分中央军部队,看护南京的大门。蒋介石也明白,刘峙虽然打了一些败仗,终究忠信可靠。辅之以杜聿明等虎将,可收短长互补之效。刘峙久闲无事,被蒋介石再次起用,受宠若惊,当面向蒋介石表示:“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
表完了态,1948年6月14日,刘峙飞抵徐州就职。此事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引起一场小小波澜,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素来骄横,干脆直言道:“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指薛岳)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指顾祝同)看门。今派一只猪(指刘峙),眼看大门守不住。”一切似乎被邱清泉言中。就在刘峙就职的第9天,河南开封被解放军陈毅、粟裕部攻克。紧接陈毅、粟裕率领的解放军又全歼赶来增援开封的区寿年兵团5.4万余人,生俘区寿年。9月下旬,济南解放,山东绥靖公署主任王耀武被俘。刘峙、杜聿明一度还有收复济南的计划。但是10月15日,传来锦州被围的消息,蒋介石急令杜聿明飞往北平,急得刘峙六神无主,反复念叨:“光亭(杜聿明字)走了,这可如何是好?北进谁能做主?真是料想不到的事!”刘峙坐卧不安,一连21天,徐州的部队一直保持杜聿明走前的状态。
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刘峙在徐州紧张得坐立不安,连电告急。蒋介石被迫改变决心,决定在徐蚌地区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刘峙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急电李延年,命令第一百军星夜开赴海州,以加强海州和连云港一线的防务。但2天后,刘峙又决定放弃海州,再电李延年兵团向徐州靠拢,并命令第一百军返回。在李延年兵团开始撤退时,刘峙又命令正在撤退中的黄百韬兵团及李弥兵团一部,在运河以东、陇海线以北掩护李延年。
一切都晚了。解放军集中7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对黄百韬兵团实施攻击。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蒋介石急令刘峙抵蚌埠坐镇指挥,将徐州近郊各军交给杜聿明指挥。北上增援的黄维兵团在11月27日被解放军全部包围于双堆集,黄维兵团10多万人悉数被歼,黄维被俘。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分东、北、南三方面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很快攻破其防御体系,9日发动炮火攻击,俘获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淮海战役宣告结束。此役,刘峙指挥的国民党军队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内有4个半师起义),总计55万余人。
55万人全军覆没,刘峙从蚌埠逃回南京,知道这一回自己祸闯得太大,吓得不敢去见蒋介石。蒋介石恨透了刘峙,于1949年1月20日下令将其撤职查办。第二天,蒋介石自己离开南京,下野引退。刘峙兵败淮海,蒋介石的政权根基随之崩溃,两者关系之紧密由此可见一斑。刘峙这个位列“五虎上将”之首的“福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从此之后,刘峙再没有带兵打仗的机会。刘峙被撤职后,还是想尽办法找机会东山再起。首先自然是要取得蒋介石的原谅。为此,刘峙不惜剃光脸上的胡子,然后托人捎信给蒋介石,说自己这是剃须明志,不消灭共军发誓不再留胡子。但隐居奉化老家的蒋介石正在气头上,根本不理睬败军之将刘峙。
蒋介石下台后,何应钦重新得势。蒋介石这是将何应钦推到前台,代自己主政。按蒋介石的旨意,接受李宗仁邀请,何应钦出任行政院长。碰巧何应钦在杭州做60岁大寿,刘峙明白蒋介石的路子走不通,能帮自己的只有老长官何应钦了。他认为此机可乘,赶忙备齐礼物,赶到杭州,向老长官何应钦祝寿。果然,在何应钦的庇护下,“查办”没了下文。风头过了,刘峙被委任为总统府战略顾问。不过刘峙再也没了兵权,有的只是一个虚职而已。
逃脱一场劫难的刘峙,明白国民党大势已去,开始为自己安排后路。他先带着最受宠爱的三姨太黄佩芬,返回江西吉安老家,最后一次祭扫祖坟。从此,刘峙至死也未能返回故乡。不久,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政府全面崩溃。刘峙一度前往广州,希望能再度领兵,跟蒋介石“共赴国难”。但无论是下野的蒋介石还是“代总统”李宗仁,没人瞧得上淮海一战丧师55万的刘峙。刘峙的多方努力还无结果,在广州的唯一收获是应“保定系”老友顾祝同之约,重游黄埔军校旧地。眼见当年的黄埔军校如今是一片荒芜,景色破败,刘峙不由流下眼泪。睹物伤人,他真是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何方。
1949年9月20日,刘峙满心悲凉离开大陆,来到香港九龙。1949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在大陆垮台后,刘峙自思去台湾不会有自己的好日子过,便以治糖尿病为名,向蒋介石告假留在香港。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复职视事”,重任“总统”。刘峙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联合流落在香港的何成浚、陈武民等人致电祝贺。谁能料到,蒋介石没看到电报还好,无非是暂时将刘峙遗忘。一见电报,蒋介石顿时想起还没追究刘峙兵败淮海的责任,当即下令——因刘峙“滞港久不归队”,将刘峙的“总统府战略顾问”职务撤销。刘峙从此丢掉全部军职,成了一介白丁,流落香港,无法再去台湾。绝望之下,刘峙留在香港当了寓公。好在这些年刘峙在大陆积攒了不少钱财,生活不用发愁。
没想到,树大招风,一伙逃亡在香港受穷的昔日部属们,认为刘峙的钱财理应有他们的一份。部属们不顾情面,登门强拿硬取,与到刘峙家打劫无异。事后刘峙向香港皇家警察报警,说自己遭到了盗匪抢劫。但这种案子是没法破的,刘峙白白损失一大笔钱财。经此一事,刘峙心里暗暗拿下主意——香港这地方不安全,不能再呆下去了。香港不安全,台湾不能去,刘峙要去何处落脚?恰逢此时,刘峙在一个偶然的应酬场合,结识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华总会的丘元荣。丘元荣得知刘峙的三姨太黄佩芬是教师出身,热心教育,马上劝他们到印尼去。丘元荣告诉刘峙——印度尼西亚气候适宜,华侨众多,华侨教育有待开展,正适合刘峙与夫人去那里开辟新的人生天地。刘峙未及多想,接受了丘元荣的邀请,准备到印尼去定居。
1950年9月24日,刘峙全家六口乘船离开香港,第一站先抵达新加坡。刘峙一家下船游览新加坡的热带风光,竟然不慎遇到一伙强盗,所带行李大部被抢,损失惨重。刘峙一家不敢再停留,赶紧上船。船继续南行,抵雅加达海口丹绒不禄码头时,丘元荣亲来迎接。因为临时发现台湾领事也在此登岸,他怕暴露刘峙一家的行踪,不敢立刻露面,只能改派其他人上船,引导刘峙登岸。旅客入境,在雅加达要经过三个关卡,刘峙一家虽然只带了大小六件行李,与一般旅客同受检查,但也费了许多时间,损失了一些行李。好不容易通过码头的关卡,迎面又来了军事检查哨,公开索贿。刘峙为求生存,只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更难堪的是,油水被榨后,刘峙突然又发现口袋里的钱包也不翼而飞。经过如此几番折腾,刘峙上百万的家财已所剩无几。
此时,刘峙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便是为全家大小六口人谋划生计。本来,刘峙还想通过经商,再来一次翻身。谁知,仅剩的一点家产投入后,不久即血本无归,刘峙终于成了无产者。刘峙只好搬出雅加达,迁移到西爪哇岛的茂物去住,因为那里的消费水平要低一些。又经由印尼华侨帮助,刘峙和妻子黄佩芬获得了教员许可书,这才完成了在印尼合法定居的手续,把他们原来只可以在印尼暂居三个月的时限,延长到两年。不久,黄佩芬受聘到当地“中华学校”教书,当上了小学老师。1952年1月,黄佩芬要回香港探亲,好不容易弄到的小学教员职位舍不得丢掉,经校长批准,刘峙替她代授高小六年级的国文课和地理课。刘峙就这样在南洋的异国他乡开始了自己的教书匠生涯。
刘峙自幼读过私塾,国文基础很不错。他又是堂堂的保定军校毕业,当过黄埔军校的战术教官,对地理更不陌生。牛刀小试,刘峙讲的课竟然大受学生欢迎,于是校方又要他增授高小五年级的尺牍课。不久,黄佩芬自香港回茂物时,学校已经舍不得放刘峙走了,干脆对黄佩芬另排课程,着重在她的本行美术音乐方面。刘峙竟一直代课下去,先是教高小,继而又增加到连初中也要教。国语、作文、尺牍、历史、地理等等课程,刘峙全都教过。昔日统率数十万大军的堂堂上将总司令,如今沦落异域成为中小学生的“猢狲王”,这是刘峙从来也没有想到过的结局。当时印尼华侨小学使用的课本都是从中国大陆购买来的,“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政治倾向相当鲜明。刘峙以大陆出版的课本作师传道,授业解困,那番哭笑不得、五味俱全的感受,真是难以言表。为此,刘峙多次写信与印尼教育部华侨司交涉,终于说服自己所在学校改用台湾出版的小学课本。此事后来成为刘峙向台湾国民党当局夸功的本钱,因为自己的“据理力争”,才使得印尼的万千华侨子弟“免受共匪的邪说与毒害”。
自从至茂物定居之后,化名执教的刘峙一直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许多公开场合都尽量避免参加。偏偏事有凑巧,1952年3月的一天,刘峙偶然翻阅报纸,竟然发现有人以他的名义发表谈话,刊登在当地一家报纸上。刘峙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假刘峙”是他当年在保定学校学习时一位同学的堂弟。真刘峙在此,岂容假刘峙冒充。激愤之下,刘峙投书报社“辟谣”,表明自己的立场。刘峙的声明在报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轰动。自淮海战役结束后,人们鲜闻刘峙的名字,有人说他因打败仗被蒋介石拘禁起来了,有人说他在大陆解放前夕投降共产党了,还有人说他在香港当寓公。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堂堂“国军”上将,摇身一变竟成为一名小学教员。一时间,台湾和南洋的传媒竞相报道。其间来龙去脉,更成了当地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刘峙在印尼教书度日的三年里,不断给蒋介石写信,希望能获得蒋介石的谅解。但是蒋介石根本不理睬他。直到这一次,失踪多时的“福将”刘峙突然在印尼出现,以及有关“真假刘峙”等一系列头号新闻的炒作,才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当时印度尼西亚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取得共识,外交往来密切。蒋介石有点害怕了——刘峙在自己这里屡屡失意碰壁,要再制造出令国民党和他本人难堪的政治笑料怎么办?更可怕的是,万一刘峙给共产党“统战”回大陆怎么办?于是,蒋介石示意刘峙的旧部袁守谦等人给刘峙写信,要刘峙速来台湾。刘峙接到袁守谦的信,大喜过望,马上复信表示愿意去台湾。就这样,蒋介石于1953年8月正式示谕,接纳刘峙与其家人入台,还让人给刘峙寄去了“入台证”和旅费。
1953年11月6日,刘峙带家人离开雅加达,经曼谷、香港抵达台湾。在台北机场,刘峙受到了原西南“剿总”总司令顾祝同、西北“剿总”总司令胡宗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等人的迎接。看到这些昔日老友,刘峙想起几年前与顾祝同重游黄埔军校的情景,又想起自己这几年飘零海外,不由得又是落泪。刘峙到台湾第一件事,自然是去面见蒋介石。见面之时,蒋介石不容他开口,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臭骂。好在刘峙了解蒋介石的秉性,知道骂过后就会风平浪静。况且,刘峙在大陆时就养成习惯,立正恭听蒋介石责骂。不管蒋介石骂多久,不管骂什么,刘峙一律唯唯称是,而且可以保持立正的姿式。这一次,年近七旬的蒋介石体力已不比当年在大陆时,骂了一会儿便感到疲倦,只好住口,吩咐刘峙回去后好自反省。
刘峙从“总统府”退出来,反倒放下了心。跟随蒋介石多年,他知道蒋介石的一举一动都有什么含义。蒋介石对他这顿痛骂,是把过去种种旧账一笔勾销。果然,一个月后,刘峙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54年2月,刘峙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团主席,10月还受聘为“行政院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这些官职都是虚职,但刘峙曾经海外漂泊教书度日,对这一结局已经相当满意。1960年2月,刘峙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三次会议”,仍当选为大会主席,1966年“国民大会”也是一样。1967年,刘峙兼任“行政院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台中区主任,直到去世为止。1962年,在印尼落魄患难的妻子黄佩芬因病去世,这对年迈的刘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刘峙身体状况向来不错,多年来保持军人的习惯,不吸烟,不饮酒,早晚坚持运动。1970年夏天,刘峙中风,半身不遂,住院半年养病,终告不治。1971年1月15日,刘峙病逝于台中,终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