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陈寅恪是何人?陈寅恪在1949年为什么不去台湾

2016-11-29 17:30:2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国共内战时期,陈先生任教于北平清华大学,并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历史)主任。1948 年12 月北平被围,15 日与北大校长胡适

国共内战时期,陈先生任教于北平清华大学,并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历史)主任。1948 年12 月北平被围,15 日与北大校长胡适之等乘专机南下。次年1月16 日搭轮船离上海,19 日抵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虽其至亲俞大维(妹夫也是亲表弟,时掌国民政府交通部)、挚友傅斯年(也是亲表妹夫,台湾大学校长),一再敦促就途,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图书文物与大部人员也均已迁台,陈先生却留居广州未来台湾以迄辞世。

当年陈寅恪先生离开北平但不往台湾而南下广州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陈先生对国民党政府并无好感,也不满抗战时期国民党欲控制学界的做法。这在陈先生的的诗和他友人的书信、日记里都写得清楚。而陈先生对共产党可能亦有戒心,故随胡适之同机离平。他在1948 年《寄下孝萱》时中有“淮海兵尘白日阴,避居何地陆将沉”句。1949 年元月自上海乘船至广州后之感赋诗有“避地难希五月花”句,而该年阴历新正的《己丑元旦作时居广州康乐九家村》诗也有“避秦心苦谁同喻,走越装轻任更贫”之句,在在表示是希望找一“避秦”之地,免受战乱之苦。

二、1948 年年底,除东北和华北外,大部分地区仍在国民党政府控制之下。当时一般人认为很可能最后是“划江而治”,以长江天堑为界,国民党在南,共产党在北,广州远在南方可为避秦之地。而台湾,因“二二八”事件时,不少外省人遭祸,曾导致甚多人对台湾印象不佳,不愿赴台工作。台湾大学则自光复建校以来,问题极多,积弊太深,庄长恭校长自1948 年6 月就任半年“一事无成而已心力交瘁”,于12 月7 日请病假返沪,可能最初傅校长亦无把握能将台大办好,故未力邀陈先生来台。

三、当国共内战之时,经济混乱,物质缺乏,货币贬值,教育经费短缺,教授生活清苦。例如,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记载:1947 年“是岁寒甚。清华各院住宅本装有水汀,经费短绌,无力供暖气,需住户自理。先生生活窘苦,不能生炉火。斥去所藏巴利文藏经及东方语文各书,如《蒙古文蒙古图志》、《突厥文字典》等等,卖与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用以购煤。闻仅装火炉而已。”可见生活之困难。岭南大学为教会学校,陈序经校长又向华侨募得美金港币若干,故经费较国立大学充裕,能付给陈先生颇优之待遇。而且陈先生及夫人都有心脏病,医生说宜住南方暖和之地,因此去了岭南大学。

陈先生为什么不愿离开广州呢?陈先生到了岭南之后,时局急转直下。蒋介石下野,共产党军队尽占江北之地。清明日陈先生有诗云:“楼台七宝倏成灰,长江天堑安在哉?”果如他所料,和谈破裂,江阴要塞司令弃守,共产党军队4 月23 日渡江,5 月28 日进驻上海,8 月已逼福建。同时,美国又颁布《白皮书》宣称放弃国民党。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