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蛰伏生涯 曹操初当官即设五色棒惩戒权贵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多人知道,说的是他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任何人都不能够例外。实际上,曹操在年轻时为官,也是执法严格,无论是豪强还是宠臣,都对他畏之如虎,没有人敢去惹他。这样的人,一般都会招致忌恨。曹操所任的郎官是皇帝宫殿门户的守卫者,所得罪的人都是达官贵人,这些人在他的上司直至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是免不了的。但曹操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因而在他身上也就发生了不一般的事情,人们不但没有诋毁攻击他,反而共同称赞他,推荐他升官。曹操还真的为此当官,成为顿丘(今河南清丰)这个地方的长官。
曹操是二十岁的时候举孝廉为郎官的,这种官在当时也属于稀松平常。因为汉朝的法律规定,高官达到一定的任职年限或者富家,都可以推荐自己的子弟任此职。然而,曹操就是能在很平常的官位上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曹操初为郎官,干的是宫禁守卫这种差事,大的方面说,属于太尉管理的人。曹操具体的工作是守卫宫门。在守卫宫门的过程中,曹操发明了五色棒,将其悬在大门的左右。进出宫门的人如果有人犯禁,无论他是什么人,也不管他有多大的后台背景,一律大棒伺候。这个五色棒都是五种什么颜色,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不过,这倒让我们联系到现在的预警等级,一般不也是五级吗?假如曹操也是用不同的颜色来惩罚不同的犯禁之人,那我们设立警示标志是不是要比西方的早一千多年!即便是这个颜色仅仅是让人们引起警觉,是不是也是一种警示?回过头来再说曹操执法。过了几个月,汉灵帝有个宠幸的小黄门叫做蹇硕,他的叔叔违反了宵禁令夜里行走,曹操捉起来就将他杀了。这件事引起了京师震惊,从此再也没有敢犯禁者。既然皇帝宠幸之人的叔叔都敢杀,京城之内的人还有谁能不害怕?然而,曹操是严格按照法律办事的,忌恨他的人又找不出理由来整曹操,只能是走另外一条路——称颂曹操。称颂加推荐,曹操很快升任为顿丘县令。郎官升任为长、令也是一种正常途径,但那都是要靠时候,就是达到一定的年限,还要经过一定的考核,曹操是被人称颂推荐当上的县令,也算是一种与众不同吧。
曹操严格执法绝不仅仅是这一件事情。
曹操当济南相时,因为严格执法,一国的贪官污吏畏惧,奸邪之人逃走他处,不敢在济南为恶。济南国有十几个县,这些县里的长吏大多依附权贵,贪污受贿成风。由于他的前任不报不问,致使一国政教不堪,风气污浊。曹操上任以后,将这些贪贿官员全部检举罢免,一个济南国竟然是十免其八,真可谓是雷霆手段。一时间,济南官场震惊,一些依附这些贪腐之官的坏人也待不住了,只好逃跑,狼狈流窜到别的郡县去了。
汉朝初年,城阳景王刘章因为平定诸吕有功,城阳国立祠纪念他。青州诸郡争相效仿,济南尤其盛行,竟然达到了六百多个。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一些有钱人竟然借着娱乐活动乘坐着二千石高官的车,穿着二千石官服招摇,济南国奢侈之风一天比一天严重,而人民则是更加贫穷,历任长吏没人敢禁止。曹操到任后,全部毁坏了这些祠堂的房屋,禁止官吏民众不得进行这类祭祀。在执政过程中,对于一些奸邪鬼神之事一概驱除,济南国的不正常的祭祀活动由此杜绝。
曹操严格执法,既有他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关;他曾说自己年少时想当一个郡守,以“好做政教,已建立名誉”。也和他做事不同寻常的性格相一致。曹操从政时,汉朝已经到了汉灵帝时期,这时候已经是政治混乱,奸邪当道,贿赂并行,风气污浊。也就是说,大汉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其衰败之象已经非常明显。曹操严格执法,无非是想挽救一下这种大厦将倾的颓势罢了。当然,这也是曹操的性格使然,他不走寻常路,不随波逐流,只想证明自己的才能和与众不同。而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事风格,在曹操很小的时候就有所表现。
少年时的曹操,架鹰牵狗,游荡无度,叔叔多次告诉他的父亲曹嵩。曹操很担心,后来遇见叔叔,就装作歪嘴斜眼的样子。叔叔问他怎么了?曹操说:“中风了!”他的叔叔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曹嵩。曹嵩很吃惊,将曹操叫了过来却看到他一切很正常。曹嵩问:“刚才你叔叔说你中风,现在已经好了吗?”曹操回答说:“我本来没有中风,但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要这样说我。”曹嵩也怀疑是不是弟弟真是这样。从这以后,叔父再在父亲面前告状,曹嵩不再相信,曹操于是可以肆意所为。
当然了,正所谓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汉朝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能是曹操一个人可以挽救。因为在济南相的任上有政绩,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因为权贵当道,贵戚恣意妄为,曹操又不能趋炎附势,经常和他们对着干,害怕为整个家庭带来灾祸,曹操就没有前去就任。而是要求继续回到京城担任宿卫,被任命为议郎。曹操在议郎官位上,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朝廷不能用。曹操知道这个政局已经是混乱不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挽救,因此不再提建议。曹操经常托病,告假休息,在城外老家谯城东五十里另筑一屋读书打猎,自娱自乐。不过,像曹操这类有作为的人是不会安于这种隐居生活的,实际上,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