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共和国五位开国元勋与妻子的动人爱情
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一些中共领导人和他们的伴侣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但他们仍勇敢地结合,打破世俗观念,书写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朱德与康克清:
朱德是四川仪陇人,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康克清,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1928年夏,康克清和她的叔叔一起随万安游击队上井冈山投奔红军,在部队休整期间,妇女组的组长曾志找康克清谈话,要把她介绍给朱德。
曾志对康克清说:“朱军长十分喜欢你,组织上希望你能跟他结合。”但康克清最初觉得她和朱德不管是年龄、文化水平,还是地位,差距实在太大了。
一天下午,康克清想不到朱德会亲自来找她。朱德和蔼地说:“我们现在都是革命同志,不论军长还是战士,都是一样。我们干革命反封建,有话就直说。我很喜欢你,觉得你好学上进,工作大胆泼辣,是很有前途的同志。虽说我们彼此有些差距,但这不会妨碍我们,我们会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事情发展得太快了,面对自己尊敬的军长掏出的一颗赤诚之心,年轻的康克清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天,曾志又来找康克清,硬拉着她来到朱德的房间里,对朱德说:“军长,我把她带来了,交给你了。”说完,转身离去,将康克清留在了军长的房间里。朱德了解康克清的心思,他说:“看来你是不好意思回答我。能不能这样,只要你不表示反对,就是同意,可以吗?”康克清把头扭向一边,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朱德又重复了一遍,康克清脸上泛起了红晕。朱德见状,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这么说,你是同意啦?”一桩美满的姻缘就这样定了下来。婚后,朱德和康克清相濡以沫,风雨同舟,这一次婚姻延续了40余载。
刘少奇与王光美:
刘少奇于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王光美1921年出生在北京。1946年11月1日,王光美到达延安,被分配在朱德、杨尚昆领导下的中央军委外事组工作。在这里,她与刘少奇第一次见面。
王光美第一次到枣园刘少奇的窑洞,是在当年春节之前。1947年3月5日,担任朱德秘书的黄华同志通知王光美去刘少奇那里谈话。从王家坪到枣园相隔十几里,黄华给王光美备了匹老马,老马沿着延河把王光美送到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地。刘少奇为了款待这位北平来的学生,特意从抽屉里拿出几个“黑不溜秋”的梨子。“怎么中央领导吃的就是这样的梨?”多年之后,王光美说就因为这几个梨,让她“觉得很难受,又有点感动”。
1947年3月12日,胡宗南部进攻延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月底,刘少奇、朱德一行东渡黄河,到达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兴县蔡家崖。在这里,刘少奇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王光美再度相遇。
1948年4月中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5位书记在西柏坡会齐,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军委直属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陆续迁到这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山村。刘少奇在这里对王光美坦露心迹。他表示愿意跟王光美好,但是又说,他年纪比较大,工作很忙,又有孩子,要王光美先好好考虑考虑。
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和刘少奇正式结婚。婚后,无论刘少奇的处境多么险恶,她始终坚如磐石、忠贞不渝地爱着自己的丈夫。
陈毅与张茜: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张茜1922年生于湖北武汉。1938年春,张茜响应正在武汉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号召,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是演出队和歌咏组的成员。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经常到军部开会并观看她们的演出。相貌端庄的张茜以高超的演技和对革命的热忱赢得了陈毅的好感,而陈毅作为新四军中文武双全的儒将,也深为张茜所钦敬和仰慕。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为了使两人的感情能顺利地发展下去,陈毅苦心构思了一首《赞春兰》的诗送给了张茜。张茜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陈毅的深情,从此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张茜对朋友说:“年龄差距不是主要的,我感觉我的学问和政治水平远不及他。我要成为他的伴侣和助手,只有发奋学习,才能缩小距离。”
1943年秋天,陈毅在饶漱石策动的“黄花塘事件”中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和误解,奉命前往延安。由于路途遥远,加之张茜生下次子才两个月,她未能同行。1949年夏,陈毅胜利地指挥了上海战役后,张茜带着孩子从山东解放区来到上海,与陈毅共享胜利的喜悦。在10年内乱中,陈毅无论是挨批,还是遭贬,都得到张茜精神上的慰藉;无论是流放,还是身患绝症,都得到张茜的陪伴和照料。
刘伯承与汪荣华:
刘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开县张家坝。汪荣华,1917年2月4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郝家集,14岁时,汪荣华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1911年,刘伯承从戎,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1935年6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刘伯承与汪荣华就是在会师中相识的。不久,汪荣华调到了总参谋部四局工作,与刘伯承在一起的机会多了。这段时间,他们在一起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刘伯承帮助汪荣华学政治、学文化,给她讲历史,在行军过程中鼓励她前进。刘伯承的诚实朴素、知识渊博以及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使汪荣华更加敬重他,并由此产生了感情。一天晚上,部队宿营后,刘伯承处理完公事,工工整整写起蝇头小楷来。他一连写了好几篇,叠起来装在信封里,让通讯员交给汪荣华。
汪荣华看过信后,又是激动,又是害羞。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女儿,只读过一年私塾、两年洋学堂。比起刘伯承来,不论资历和学识都相差很远,和他结成伴侣合适吗?因此,他俩第一次相约在河边散步时,她就把心里话掏了出来。刘伯承听了后,爽朗地笑着说:“这有啥子关系嘛!我家也是贫穷农民,祖父还当过吹鼓手。只要我们有共同理想,志同道合,就能结成革命伴侣。至于文化知识水平低一点,可以学习嘛。你自己努力,我尽力帮助你。”听了这样推心置腹的话,汪荣华心头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了。
1936年,刘伯承与汪荣华喜结良缘,并相伴终生。
贺龙与薛明: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薛明1916年生于河北霸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
一天,延安西北局组织部部长陈正人对贺龙说:“老总啊,我给你介绍一个人,是天津的女学生,叫薛明。抗战开始后,她带了一支青年妇女抗日队伍从北平、天津经山东、南京,一路做抗日群众工作到江西,经新四军江西办事处介绍来到延安。她先后在中央党校和妇女大学学习,后来去清涧工作,成绩突出,调到延安县委任组织部长,是咱们西北局重点培养的妇女干部。老总是不是跟她见一见?”
1942年春的一个礼拜天,贺龙见到了薛明。第一次见面,贺龙向薛明发出邀请:“我那儿有一个会做天津包子的厨师,将来你可以到我那儿去玩玩,看看这个天津包子像不像……”此后,几经组织撮合,1942年,46岁的贺龙与26岁的薛明结了婚。
贺龙几十年走南闯北阅人无数,但只有薛明真正征服了他的心。一次在大会上作报告,贺龙竟然顺口说道:“我贺龙把一切都献给党了,包括生命、财产,只有那个青衣美人薛明是属于我的!”引起哄堂大笑。
这对革命夫妻携手走过27年的岁月,即使是在“文革”最艰苦的岁月中,薛明也一直陪伴在贺龙身边,直到他去世。摘自《党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