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抗日名将廖磊简介:病逝在前线的桂军系统大将

2016-11-26 12:30:26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廖磊(1891~1939)新桂系高级将领,陆军上将。字燕农,又名梦祥。广西陆川人,原籍广东化州。 1907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1年进入湖北陆

廖磊(1891~1939)新桂系高级将领,陆军上将。字燕农,又名梦祥。广西陆川人,原籍广东化州。

1907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1年进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湘军赵恒惕师任连附、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第三十六军第一师师长,第三十六军副军长、军长。蒋桂战争时辞职去香港。1929年后回广西投新桂系反蒋,任“护党救国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军长,广西航空学校校长。1931年、1932年两次率部进攻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百色、龙州、东兰等地围攻红七军、红八军。1934年率部在桂北堵截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安徽省主席。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建立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任鄂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

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逝世于安徽。追晋二级上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廖磊被任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同年10月升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率第七军、四十八军开赴第五战区抗日。在淞沪战场大塘战役中,指挥所部与日军激战几昼夜,消灭敌军6000之众,收复70余村庄。1938年6月,率部以大别山为依托,截断日军交通线,在黄梅、广济地区给日军重大打击。

1938年9月,桂系第七军、四十八军为主干,加上一些地方团队,组成鄂豫皖边区游击部队。廖磊以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安徽省主席、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

廖磊一生最出色的一件事可能便是对大别山根据地的经营。之前,在敌后建立游击根据地被认为是一件苦差,李宗仁不好意思说让谁去,便在召见廖磊与李品仙时沉默不语,廖磊主动说由他去。没想到廖磊在大别山搞得有声有色,对安徽的经营成为桂系在抗战时期的最大“收获”。

廖磊于1939年7月20日,在战时省会立煌召开首次省临时参议会,以后各县临时参议会也相继成立,基层乡镇也纷纷召开保民大会,以争取人心、集思广益。

廖磊于1939年冬病逝于立煌县,叶剑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送花圈致哀。

廖磊治皖时间不长,但各方面评价甚高。安徽人张义纯曾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主席等职,他回忆说,廖磊为人比较清廉,在总司令任内,所存军队节余兵饷,缴归广西增购军火,不像李品仙中饱私囊。因廖磊提倡俭朴风气,亦有狡黠者,投其所好,穿草鞋、打绑腿往谒省主席,廖委以县长职务。当有人揭穿其诈伪时,廖磊又将其革职。“这时(1939年)廖磊提倡节俭苦干,兼之币值与物价平稳,军政人员生活安定,多能秉公守法,从事抗战工作。”

白崇禧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廖磊在大别山评价甚高:“他率第七军赴沪作战,敌人装备好又有制空权,伤亡很大,有旅长二人、团长六七人牺牲,而撤退时无论搭车徒步,上下均能守秩序,对百姓秋毫无犯。第七军撤到大别山,后来荣膺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军人能守纪律,政治风气亦佳,安徽人对他均表好感。这时江北、山东都沦陷了,而安徽甚多县份在八年抗战中始终能守住,这基础是他建立的。······继廖任安徽省主席的是李品仙,无论军政都比不上廖主持的时期了。我衷心佩服这人。”

李宗仁晚年提到廖磊时也回忆说:“廖磊在大别山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竟形成令人羡慕的小康之局。······廖君死时,大别山根据地内的军政设施已粗具规模。”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