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风云人物 > 正文

李陵简介 西汉将领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生平

2016-11-18 19:49:5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

李陵(?—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匈奴,汉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对他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生平

古代中国人有为纪念重大历史性意义事件、吉祥事物而给孩子命名的习俗。

汉飞将军李广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曾俘获了一名身份为“当户”的匈奴官员,就给刚出生的长子取名为“当户”。本文通过对李广服兵役的年龄和结婚年龄以及李当户生年的考察,认为李当户生于李广俘虏匈奴当户的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卒年在元光元年至三年(前134至前132),活了24~26岁。

研究这个选题与历史上两个起名字的故事有关。

一个是“叔孙胜狄,以名其子”的典故。鲁文公十一年(前616),狄人侵入鲁国,文公派遣叔孙得臣率兵追击,击败了狄人,俘获了狄人的首领侨如。为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使后世识其功”,叔孙得臣就给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侨如”。

①另一个是成吉思汗名“帖木真”典故。约在金大定二年(1162),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在斡难河边迭里温孛勒答黑山下生下他时,其父亲也速该把秃儿俘虏了塔塔尔的帖木真兀格,便给他起名为“帖木真”。

②与此相同的是,汉代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曾俘获了一名身份为“当户”的匈奴官员,就给刚出生的长子取名为“当户”。

这些事例说明,古代东亚有为纪念重大历史性意义事件、吉祥事物而给孩子命名的习俗。

“当户”不是汉话,而是匈奴语词,是匈奴的一级官职。

匈奴的职官是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后所定,单于之下依次是左右贤王、左可谷蠡王、左右大将军、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单于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由左右骨都侯辅政,而左右贤王为地方最高长官;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共二十四长,其下各自设置了千长、佰长、什长、禆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

③汉文帝于后元二年(前186)给匈奴老上单于的重要国书中提到,匈奴派遣“当户且渠雕渠难、郎中韩辽”给汉文帝赠送了两匹马。④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⑤史载足证“当户”为匈奴一种官职。

1968年,满城刘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灯,灯盘刻有“御当户锭(灯),第然於”等字,其造型就是一位身穿窄袖短襟胡服、右膝跪地、右手高擎灯盘的匈奴当户的形象。

⑥之所以要研究李当户,一来他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子,二来是被迫投降了匈奴的李陵的父亲,研究他对于研究李广、李陵这两个历史人物有着重要意义。

《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苏建传》均记载李当户在李广自刎前早死了,但都提到李陵是“遗腹子”,就是说李当户死后李陵才出生。于此,我们想要知道的是李广是什么时候俘获了匈奴的一个当户,亦即李当户是什么时候出生的问题。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必然要联系当时的服兵役年龄和结婚年龄方可分析推理。

首先需要清楚李广的年龄。李广在自刎时曾说过“六十余”。史书没有记载他的生年,只有卒年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李广是在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从军的,总算起来军旅生涯是47年。他曾自言“六十余”,如果他是61岁自刎,就要13岁从军,显然这是不合情理的。根据当时家庭状况,他至少够15岁才可以从军,这就是说他自刎时年龄在63岁以上。

在此,有必要考察一下秦汉时期服兵役或从军的年龄。秦汉主要实行征兵制度,对服役年龄有明确规定。男子达到服役年龄方正式“傅籍”,著于名册;停止服役的年龄称为“免老”。秦代始傅的年龄是15岁,⑥免老的年龄有爵位者是56岁,无爵而为“士伍”者是60岁。⑦西汉初沿用秦代的兵制,但到景帝前元二年(前155)改为20岁始傅,⑧至迟在昭帝始元六年(前81)以前又改为23岁。⑨景帝和昭帝将服役的年龄增大,原因是国力增强,人口数量大大增长的结果。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有特殊情况而超过规定的,如秦代遇有“大役”(大规模的战争),老者也不免役,汉代更有小至12岁、老至70岁以上被征的例子。

⑩李广从军在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当时他的父亲李尚还是陇西郡成纪县的县令,他的身份是“良家子”,可以不考虑特殊情况,按正常入伍年龄当在15~20岁。如果是20岁从军,他去世的年龄就是67岁;如果是15岁从军,他去世的年龄则是63岁。就是说,他可能活了63~67岁,这与他自言的“六十余年”基本符合。这样算来,李广的出生年当在高后二年至六年(前186至前182)。

同时,还需要考察李广结发和结婚的年龄。元狩四年(前119)出击匈奴前,李广向大将军卫青请求居前军时说自己是“结发而与匈奴战”,到自刎时仍说“自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因而结发之年也是准确断定他的年龄及生年的一个依据。他从军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结发”也就在这年。

所谓结发是指古代15岁成童时挽发结髻于头顶,又称束发。周代至秦汉一般是男子20岁行冠礼,《礼记·曲礼》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是“三加”,即按程序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冠岁就是男子20岁了,也称“弱冠之年”。《左传·襄公》载:“冠而生子,礼也。”意思是说举行冠礼后就可以结婚生子了。可见,古时结发行冠(笄)礼的年龄一般与许嫁行聘年龄一致。在周代,男子结婚年龄一般是20岁。《孔子家语》记载:“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又《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墨子·节用上》言:“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无敢不事人。”从战国晚期,各国为增加人口,实际中使婚龄提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初。西汉初年,全国刚刚安定下来,人口下降数量很多,所以未循古制而鼓励生育,人们结婚的年龄普遍偏小。当时朝廷规定,15~30岁的男女必须结婚,否则就要定罪,或者加倍征税。婚配应以男女性完全成熟时为宜,古人以男年16、女年14道通。

汉代普遍早婚,杨树达研究当时结婚年龄一般是男子15~16岁,女子13~14岁。对于西汉普遍早婚的现象,时人王吉曾批评说:“世俗婚嫁太早,未知为人父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假使李广15~16岁结发、行聘定亲,20岁行冠礼、娶亲,则他的生年就应该为高后六年(前182),而长子李当户出生应在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即他结发之年以后了。

李当户出生于李广俘获匈奴当户之年,具体是何年史书中没有明言。然而,李当户在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已是皇帝身边的护卫人员。有一次,韩嫣与汉武帝戏耍,对皇帝有不恭敬的行为,李当户当场揍打韩嫣。《汉书·佞幸传》说江都王因韩嫣戏弄而愤怒,向武帝祖母窦太后提出入朝为护卫,不久窦太后将韩嫣赐死。窦太后死于建元三年(前135),李当户打韩嫣在武帝即位至韩嫣赐死之间(前140至前135)。李当户在武帝即位时已是御前卫士,此时是景帝前元二年(前155)改了征兵年龄之后的事,因而其年龄至少是20岁左右,那么李当户就应生于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左右了。可以说,这个生年比较准确,与李广可能结发年龄接近。

至于李当户具体什么时间死的,史书也没有明言,只说李陵是“遗腹子”,李陵出生在他死的当年或次年。只要知道了李陵的年龄,也就可以推知李当户的卒年。但是,史书也没有记载李陵的年龄。李陵生年,向无定说。

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汇注考证》所附《太史公年谱》,于“元光元年丁未”栏下书“李陵生”。张鹏一《司马太史公年谱》云:“考《李广列传》,广三子:当户、椒、敢,皆为郎。上与韩嫣戏,当户击嫣走。当户早死,遗腹子陵。《佞幸列传》:嫣后以无礼江都王,皇太后赐嫣死。《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江都王非入朝在建元四年。当户又在其后,使以遗腹子生,当在是年矣。”也认为李陵生于元光元年(前134)。有人认为将李陵生年定在元光元年颇为牵强,因为韩嫣无礼于武帝与无礼于江都王刘非并非同一时事,韩嫣赐死与当户之死也并非在同一时间。但是,说李陵生于元光元年与我分析的元光元年到三年(前134至前132),还是比较接近的。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称李陵“少为侍中,建章监”。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即为成人。20岁,也正是区别“少”与“长”的界限。如果李陵监建章宫骑在太初元年建章宫初建之时(前104),并且是15岁的话,那么,他就应生于前119年即李广自刎的那年,而其父李当户只能死于元狩三年(前120)。显然,李当户比李广早一年死,无论如何与与司马迁所说“早死”的情形不符。因而,李陵任侍中、建章监的年龄要大于15岁。如果李陵是19岁任建章监的话,那么他就应生于元朔六年(前123),而其父李当户就只能死于元朔五年(前124)。于是,赵生群先生推断李陵出生当在元朔六年(前123)之后、元狩四年(前119)之前。

然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说“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似与作郎、侍中不在同一时间,也就是说李陵先作侍中,在20岁左右成年“既壮”为监建章骑。李陵在宫中的经历是从郎、加侍中、监建章骑、骑都尉一步步走过的。汉代的郎官大多是从高官及富家子弟中选拔而来充任侍卫的,汉初至武帝时任子制度是:凡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即可任兄弟或子一人为郎。李广死后,由第三子李敢代为郎中令,由于李陵是李广嫡孙且为郎中令李敢亲侄,于是选为郎。再经选拔,优秀者加侍中衔,才可以担任皇帝的侍从。当时的侍中仅伺应杂事,分掌乘舆服物。再经选拔,才可为建章骑监。

太史公的一个“选”字,其中包含着数年的辛苦。李陵选为郎大概就在元狩四年到六年(前119至前117),即使以15岁为郎,也应生在元光元年到三年(前134至前132年)。假使李陵元朔六年(前123)出生,到元狩六年(前117)才仅6岁,这是不可能作郎的年龄,因而赵生群先生的说法明显不合情理。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中说,李陵在任建章监后曾奉武帝之命“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是说他还做过骑都尉。数年后,“汉遣贰师将军伐大宛,使陵将五校尉兵随后”。李陵年龄大概与同为侍中的霍光相近,而且两人关系比较好,就是所谓“素与陵善”。霍去病约在元狩四年(前119)出发去击匈奴途中“道出河东”时见到生父,战后返回途中把“时年十余岁”的异母弟霍光带到了长安,“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

霍光于地节二年(前68)病死,诏书说他“宿卫孝武皇帝三十余年”,表明他的确是元狩四年到长安为郎。李陵与霍光的关系正是在同为郎、侍中及以后几年宿卫侍奉汉武帝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显然,李陵也是元狩四年“时年十余岁”的状况下选为郎。

李陵还与苏武关系不错,是在“初俱为侍中”时结下的情谊,年龄也应相近。苏武于神爵二年(前60)病死,80余岁。苏武于天汉元年(前100)使匈奴,被拘留19年。天汉二年李陵降匈奴,遂有单于派他说苏武事,并言“陵与子卿素厚”。

苏武生于建元元年(前140)左右。李陵任骑都尉、深入匈奴事,应在元鼎六年(前111)设张掖郡那年,此时他是21~23岁。李广利伐大宛在太初四年(前104),中间相隔了将近7年,时李陵可能28~30岁。那么,他就可能出生于元光元年至三年(前134至前132),其父李当户也就可能死于这几年间,并且比李广早死十几年,的确可以称为“早死”了。

对于死亡,中国历来根据年龄段而有不同称法,12岁以前死的叫“夭折”,20岁前死的叫“少亡”,30岁前死叫“早死”……司马迁所说的“早死”应该是指20~30岁而死的成年人。当然,联系具体历史事实更有助于进一步准确判断。

从记载看,李广抗击匈奴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军开始至作上谷太守前(前148),从选为郎开始逐步升骑常侍、骑郎将、骁骑都尉,共18年;第二阶段是任上谷太守开始至升卫尉前(前134),历上谷、上郡、北地、雁门、云中、陇西6边郡太守,共14年;第三个阶段是马邑战役开始直至自刎之年(前119),历卫尉、骁骑将军、右北平太守、郎中令,中间在曾被免职为庶人约三四年,共15年。在前两阶段,汉与匈奴的关系基本以和亲为主,汉帝国在军事上采取防御性措施;而在后一阶段,汉帝国改变国策,在军事上采取主动打击匈奴的措施。李广自言四十八年军旅生涯中“大小七十余战”,多数在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参战的机会比较少,只有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和后元六年(前158),可以数得出的。前元十四年(前166)参战时李广还不是郎,因在这次战斗中“用善射,杀首虏多”,才选“为郎,骑常侍”的,所以只有在后元六年(前158)俘获匈奴当户。

李当户生于李广俘虏匈奴当户的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卒年在元肖元年至三年(前134至前132),那么他只活了24~26岁。泷川资言和张鹏一定李陵生在元光元年,是取李当户死时是24岁(娶亲结婚在20岁左右),其子李陵就是公元前134年生,公元前119年选为郎是15岁,符合班固所记“少为侍中”的情形;到元鼎六年(前111)深入匈奴后任骑都尉,仅为23岁,既与监建章营骑的20岁左右年龄相符,也与景帝前元二年(前115)改“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相一致。我们把李广自刎时年龄定为63岁,李当户生年定在汉文帝后元六年,李广就是24岁得子,那么他就应生于高后六年(前182),结发定亲在16岁前后,娶亲结婚必定在20岁左右。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