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传统文化 > 正文

壮族节日:壮族的三月三究竟是怎样过的呢

2016-06-17 08:54:4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贡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关于壮族三月初三的由来有好几个历史故事:

壮族神话故事-特掘扫墓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妪,没有子嗣,后来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小蛇伤好后不肯离去,老妪便对小蛇说:人畜有别,我们人是没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舍弃你的尾巴。后来老妪就把小蛇的尾巴斩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变短了,于是人们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壮语里是男的意思,“掘”在壮语里是短尾巴的意思,人们就把老妪叫做“乜掘”,“乜”是壮语母亲的意思。从此,乜掘就把特掘当成儿子一样养着。现在壮族还遗留有相关的风俗,就是把新买小鸡小鸭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几根,意思就是像这位老妪一样去掉动物的野性,成为人类家里的一员。其实这一风俗和传说反映的是远古人类驯养动物,从野生到家化的远古记忆。没有尾巴也反映人类从从原始人进化成文明人的历程。

后来,老妪年老去世了,邻居们把老妪入殓后,便对小蛇说:特掘呀,特掘!她平日里视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么给她尽孝。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眨了眨眼睛,忽然风雨大作,一阵狂风就把老妪的灵柩和小蛇一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时正值三月三前后,后来每逢三月三前后,大明山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暴风雨或者下冰雹,当地的人就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祭拜他的妈妈了。

人们为了歌颂乜掘的伟大品质和传颂孝道,便给这位老妪乜掘立庙,人们为了表达尊敬,在壮语里将之称为“妲婆庙”、或者是“姥婆庙”(罗波庙),汉文里统称为“龙母庙”。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