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介绍 昭通彝族为什么崛起于民国时期
昭通彝族为何崛起于民国时期?彝族著名人物安恩溥作过总结:彝族有点祖业,但文化落后,(改土归流后)官场无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做官,和统治阶级竞争。因此,这个“时期”的昭通彝族,在历史上有三方面的突出表现。
一、读书、做官。清朝末年以来,昭通彝族最先到省城的人是今昭阳区卢玉书(卢永祥),考入警察学堂,其次是鲁甸陆亚夫,考入法政学校。他俩也最先挤入官场。继之,不断到昭通、昆明求学而都进入官场的人,有镇雄安恩溥、陇生文、安顺三、陇均府,彝良禄国藩、陇高显、杨成勋、陇华要弟妹,今昭阳区龙云、卢汉、卢浚泉、龙泽渊、龙雨苍、龙泽汇、龙秉灵、陇耀,巧家陆崇仁、陆崇德,鲁甸苏开文,永善龙奎垣龙沛霖等。其中禄国藩,陇高显和陇堆垣,因“国朝变法,停科举弃八股”(陇维垣墓碑语)而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自费赴日留学,陇维垣病故赴日途中。禄国藩。陇高显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之后,禄国藩在昆明参加辛亥“重九”起义,陇高显在上海参加反清斗争。赴日留学的还有龙泽渊、陆亚夫、卢邦定、卢邦基。龙云、卢汉、安恩溥、龙泽汇等人,都先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或黄埔军校。
1927年之后,龙云、卢汉在武装斗争中取得云南军政大权,统治云南达22年之久,与同时期的地方实力派人物相比,龙、卢政权相对稳定。这与龙、卢、安、陇这批龙、卢统治集团中的读书人分不开,据不完全统计,龙、卢时期县,团级以上彝族有四十余人,绝大部分出自昭通地区。在这22年时期,昭通彝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周边四川、贵州的彝族青年,纷纷到昭通求学、参军、参政、从教、从医。受贵州、四川军阀迫害的彝族,都往昭通逃亡,寻求庇护,特别是黔西地区的彝族。
昭通彝族读书做官之后,一般不忘家乡,都出资在家乡开办学校。不少在解放前夕投身革命,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人,曾在这类学校读过书,受过革命思想教育。
二、爱国。龙云、卢汉的人生旅途中,各自都有其过失。但“爱国民主”是他们基本特点。可以说龙、卢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龙、卢统治集团中彝族将领和官员的主导思想。
抗日战争爆发,卢汉、安恩溥等率领滇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八年抗战中,团长龙云阶等不少昭通籍彝族青年为国家民族的存亡,付出了生命。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卢汉受命率领滇军开赴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接受日军投降。在卢汉率领的受降滇军中,昭通籍彝族有卢浚泉、安顺三、龙泽汇、龙绳武、陇耀等师级以上军官。《云南光辉50年》说:“滇军在卢汉的统率下,代表中国政府进入越南,主持接受日本投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出境受降,与1840年以来中国受侵略的屈辱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受降结束,滇军在越受命整编,被迫开往东北内战前线。龙绳祖、陇生文反对内战,冒死将未赴越受降的滇军解散。1946年4月,为做东北滇军的起义工作,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接见禄国藩女儿禄时英及其丈夫刘浩(地下党人),指示刘浩、禄时英赴东北策反滇军起义。还有陇耀长女陇若兰也受地下党委派,赴东北做其父亲的起义工作。滇军将领潘朔端、曾泽生、陇耀先后在海城、长春起义,加速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三、走革命之路。1945年10月,当滇军入越受降之际,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用武力逼龙云下台。虽命卢汉继任云南省主席,却远在越南。昭通彝族及各界人士为之愤怒,反蒋情绪高涨。尤其是受革命进步组织和地下党影响的彝族青年知识分子和在校学生,表现尤为强烈。为了推翻蒋介石的统治,他们积极参加进步组织和中共地下党组织。从1947年至1950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彝族青年有赵授先、陆炯先(陆景贤)、安思义、陆梓祥、邓承忠、陆宗堂、陆思明、禄发奎、卢韬、禹志超、安启崇、龙瑞麟、安祖荫等。其中有的祖籍贵州威宁,但他们都是在昭通读书或工作期间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之路。他们是昭通彝族的第一批中共党员,革命先锋。
为了争取彝族上层人物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中共昭通地下党通过这批彝族党员和进步青年,去做争取工作。在会泽(当时属昭通),争取金绍清参加火红、尖山起义。1948年,金在战斗中被俘牺牲。在巧家,经赵授先(“边纵”三支队副团长)赴运中做其亲属赴仁甫的工作,将其武装交给共产党,组建落鹰山游击队,并供所需粮秣。还争取蒙姑陆建奎、荞麦地龙春林等人,交出武装,支持革命。
1949年,陆宗堂根据地下党决定,争取卢嵩岚、王世荣等彝族武装力量,正式组建“边纵”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团长卢嵩岚,政委陆宗堂,全团排以上干部77人,其中彝族62人,干部战士700余人,其中彝族有400多人。同时在“边纵”任要职的彝族还有暂编32团团长陆炯先,营长陆梓祥等人。在“威宁游击团”、“暂编32团”的彝族干部战士,主要来自会泽、威宁、昭通、彝良、大关、鲁甸、镇雄、巧家、永善等县内。
1949年12月,龙泽汇、安恩溥、禄国藩、陇生文、安永松、龙绳曾、安顺三、龙奎垣等,跟随卢汉在昆明、昭通起义。云南解放。从此,昭通彝族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