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传统文化 > 正文

藏族 酥油灯节什么时候举行 有什么特别意义

2016-06-08 09:57:14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陈列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

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陈列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日,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他们的做法,每年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摆酥油花灯。藏语为“坚阿曲巴”。

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摆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形象,还有木偶表演。除燃点许多酥油灯外,还用酥油塑各种人物、禽鸟、兽类、花草、树木等放在特制木架上,与酥油灯同时摆供,照耀之下,五光十色,灿烂辉煌,人山人海绕街观赏,热闹非凡。藏区各地大寺庙所在之处,于是日都举行燃灯盛会。形成普遍性的盛大庙会。花灯点燃之后,宛若群星降落,闪闪烁烁,一片辉煌。夜间,郊区农人进行对歌比赛,有时延续几天才能结束,这是拉萨最热闹,最快活的节日。

夜幕降临,大昭寺前依然亮如白昼。在成千上万盏酥油灯的照明中,来自远近的僧俗民众团团围住大昭寺,进行一年一度的大转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冬闲中的农牧民,宽大厚实的藏装、未加修饰的发辫、黑里透红的脸庞、牛羊酥油的奶香,混合着灯烟和桑烟升腾到高空。

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甘丹安姆曲”,意为燃灯节,是祭奠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诞辰与圆寂的日子。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亮无数盏灯,转经队伍川流不息,信徒们纷纷把手持的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祝神佛为自己带来好运,来年风调雨顺。

届时,各寺庙的喇嘛及百姓,用五彩酥油捏塑成条条的酥油花,挂在大昭寺两边事先搭好的花架上。夜幕降临,花灯点燃之后,宛如群星降落。花灯上绘有花卉、神仙人物、飞禽走兽等。观灯的人群在灯下欢歌起舞,通宵达旦。由于这天传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什巴的成道日,所以家家户户在房顶上点燃无数的酥油灯并念经歌颂宗喀巴,以示纪念。

夜幕降临古城拉萨,大街小巷弥漫着“吐巴”(藏式面旮瘩粥)和桑烟的香味,大昭寺一带燃起千万盏酥油灯,八廓街里人头攒动,拉萨信徒迎来一年一度的“燃灯节”。“燃灯节”藏语称“葛登阿曲”,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据传这一天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佛的日子。晚上虔诚的藏族信徒以点燃酥油灯、吃“吐巴”的仪式纪念这位佛祖。这一习俗至今流传在西藏各地。环绕大昭寺的八廓街,家家户户在窗台上点燃了酥油灯,跳动的火焰传递着信徒的善念,煨桑的烟云袅袅升起,大昭寺广场、八廓街人山人海。

八廓街居民格桑卓玛在窗台上摆放着酥油灯。她说,为了表示对上师的崇敬,家里几天前就开始做酥油灯了,一共做了几十盏,晚上全家人还一起吃了“吐巴”。

伴随着浑厚的法号、法螺声响起,大昭寺的僧人们在金顶旁坐成一排,在夜空中诵唱着经文,声音深沉而空灵。大昭寺的金顶、殿堂屋顶、窗台、楼宇轮廓处点燃了一盏盏酥油灯,点点火光与弥漫的桑烟宛若与天相连。大昭寺广场人群中,有的随着僧人的诵唱轻声应和,不时有人将一把把“风马纸”撒向天空。煨桑的香炉火光冲天,人们争相把献给大师的“桑”“吉祥草”“糌粑”投进香炉。

不少富裕起来的信徒用手机、摄像机、照相机留下这一珍贵的瞬间,一些小孩和年轻人则举着灯笼和各式各样发光的玩具在人群中窜来窜去。人群中还有不少冬季来拉萨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来自湖南的李晓明惊叹自己今晚宛若进入了香巴拉的世界。

在拉萨的各大寺庙都在举行类似的纪念活动。进入冬季的“雪域高原”寒冷但并不寂寞,一个又一个的藏族独特节日将随着冬日严寒到来。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