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传统文化 > 正文

布依族民俗 布依族的丧葬有什么风俗特点

2016-06-07 10:54:2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布依族文化是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下形成并发展的,因此布依族文化中融入了很多布依族人民对自然以及神的崇拜。布依族丧葬,更是极具特色,深刻

布依族文化是在特殊的生活环境下形成并发展的,因此布依族文化中融入了很多布依族人民对自然以及神的崇拜。布依族丧葬,更是极具特色,深刻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么,就让小编带大家看看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丧葬文化吧。

当布依族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濮摩”先生择吉日举办丧事。如果死者为女性,则必须待舅家人员到现场亲自检视入棺,才能安葬。丧事办得繁简与否要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清贫之家只请“濮摩”开路,一切从简。

富有之家讲排场,除了开路、堂祭之外,还要举行“古夜王”仪式,砍牛做斋。古代凡遇丧事都要砍杀数头牛羊祭供,大办酒席宴请宾客,丧期长达三、五天。停柩期间,丧事之家一律素食。出丧之后才能开荤。

下葬前二天,寨邻亲友送礼凭吊。视其亲疏送幡文、酒、鸡、钱及小猪。女婿和舅家要送香亭、纸马、祭幡。孝子着长幡孝帕,穿草鞋,系麻丝。当外家舅爷到来时,孝子们拄孝棒于柩前跪迎,来者将其扶起。是夜,敲铜鼓,吹唢呐,打竹筒,举行治丧仪式。

届时,村寨男女集于丧家门外,各持尺余长竹筒刷把。两人一组交叉对阵,一人执木棒敲粑糟为拍,有单打、双打、三打、五打至十二打不等,声调铿锵,整齐和谐,有条不紊。又于灵柩前悬挂数面铜鼓,有节奏地敲击,同时用竹竿敲楼板相应,曰“打铜鼓”。唢呐队是女婿所请,有一至数对,整个村寨笼罩在悲声之中。

下葬前一夜举行堂祭。堂祭分家祭、宾祭两种。家祭是儿子女婿等凭吊;宾祭是一般亲友的祭吊。堂祭宣读祭文,缅怀死者生平,寄托哀思。用素菜九道供奉。过去孝家要做素、荤两莱,现在是孝家做素菜,女婿做荤菜。堂祭之后,将灵柩移于门外长凳上停放。吉日出殡,孝子跪拜于前,铜鼓、唢呐、铁炮、鞭炮、恸哭声交汇一片,灵柩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而行。

开挖墓塘,先由“濮摩”杀一只雄鸡在已选好的墓地上,称为“播土”。墓塘挖好,用朱砂在井内画八卦、龙及房屋等,撒糯米,再杀一只鸡滴血于井内,称为“请地脉龙神”。待灵柩抵达,井内烧纸钱,孝子跪拜,称为“暖井”。移柩入穴,封土垒坟。若杀牛宰马,则将牛头或马头供奉墓前。

在安顺、镇宁、普定、六盘水等地还保留有石室墓葬的风俗。挖好墓塘后用厚石板镶成井坑,放进棺材,盖上大石板,石灰浆灌,然后封土。外围又用石头垒坟。出殡后第三天.孝家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祭,烧化香亭、纸马,称为“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合家备祭品到墓前祭扫。

生活在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自古以来信仰多神,经历从自然宗拜到祖先崇拜的进程。布依族先民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逐渐认识到父母(尤其是母亲)养育子女的艰辛,因此死后子女必须敬孝,不让遗体遭践踏,收拾尸体装殓入棺,然后聚众安葬。在安葬过程中,有的即兴默念祝福语,有的诵念安慰亡灵的诵语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礼俗——丧葬礼俗文化。

据清康熙《贵州通志·蛮僚》一书中说:“贵阳、都匀、镇宁、普安……丧,则屠牛招亲友,以大翁贮酒,执牛角扁饮,主人不食肉,止食鱼虾。习阴阳家音,葬用棺,以伞盖墓上。期年而火亡,不上王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布依族丧葬礼俗经过世代摩师师徒口传心授保存并发展至今。

黔西南州的布依族丧葬礼俗,主要流传于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北盘江,古称牂牁江,向北向东再折向南面,与南盘江交汇流入红水河,属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自古以来是布依族聚居区域。布依族是建立牂牁古国的主体民族,经过夜郎与濮人、越人的融合形成单一的濮越民族(布依族人)。

在这一区域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生态良好。以布依族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多彩多姿,且保存完整,是中国布依族文化区域性存续不可多得的范本,也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在山地流域性文化表现上的一个重要呈现,在人类流域性文化研究和认知,以及文化多样性表现中亦有重要意义。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