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传统文化 > 正文

傣族乐器 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2016-06-06 22:43:48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芘南母倒”。主要流传于滇西的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芘南母倒”。主要流传于滇西的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

在傣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相传: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抱着一个大葫芦,冲过肆虐的洪水,救出自己心爱的小卜哨(小姑娘)……于是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便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韵律。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以前主要流传於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在云南,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优美音乐。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瞩目。

葫芦丝属於簧管内乐器。常见的葫芦丝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竹管插入葫芦的一端有簧片。中间竹管为主管,两边为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上六下一)。副管无按音孔,一般只能发一下固定音,用作和声以丰富其表现力。曲调多有深情、委婉之特点。

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含有忧郁的韵律感,古人云之“彩云之南独神韵,绕梁三日音不绝”,葫芦丝擅长于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朦胧忧郁的美感。因为它的发音犹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亲柔而得名“葫芦丝”。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巴乌流传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哈尼族、彝族民间,是一种弹簧震气吹奏的乐器,外形类似笛子,常用于自娱自乐性的独奏,极富民族特色,但在云南主要流传于西双版纳等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