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传统文化 > 正文

京族人唱什么歌曲 京族的文艺

2016-06-06 10:03:5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京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县的巫头、尾、山心3个岛屿(习称“京族三岛”)。世代以捕鱼为生,兼营农业和盐业。人口11995人(198

京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县的巫头、尾、山心3个岛屿(习称“京族三岛”)。世代以捕鱼为生,兼营农业和盐业。人口11995人(1982年统计)。京语属汉藏语系,京族人大多会说汉语(粤语),通用汉字京族的传统歌舞节日叫“哈节”,在“哈亭”(由各户捐助兴建)内举行。节期3昼夜,内容为祭祖乐神,祈佑丰年。哈节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分为迎神、祭神、入席、送神4个程序。每一程序中都要“唱哈”和跳舞。唱哈要聘请“哈妹”2人唱歌、“哈哥”人伴奏,所唱内容大都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友谊和爱情等。京族音乐有民间歌曲,器乐等。

民间歌曲有海歌、小调、舞歌等。京族歌手对唱,以竹片、吉弹伴奏海歌主要是反映出海捕鱼或摸螺、洗贝等劳动生活。旋律明快,节奏规整。小调京族民歌中数量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小调是“唱哈调”“送新娘”“棹船调”叮叮等。

唱哈调:哈节中演唱,曲调有多种类型,一定内容的唱词都有其固有的曲调,如《赏月歌》的基本歌腔以sol、do、mi、sol4个音作和弦分解式进行。旋律中常出现向下属方向的转调。

如下例:送新娘:京族人民婚嫁时唱的风俗歌,内容多为感恩、惜别、告慰和伦理等。音调明朗、华彩、悠扬。常采用五声宫调式。

棹船调:常用于男女间的对唱和民间小戏唱段。基本歌腔由上下句组成,下句是上句的下五度模仿,曲调以sol为主音。常用特征音型:贯穿全曲,如男女对唱《送郎打老番》,尽管唱词内容复杂,语言声调多变,装饰性乐汇也较多,但旋律进行仍以特征音型为核心。

叮叮:以歌尾常用的固定衬词“叮叮”而得名。多在游戏、劳动和舞蹈时演唱。曲调活泼明快,节奏短促跳荡,旋律进行常强调四、五度跳进。

舞歌是哈节中表演的歌舞曲,曲调主要来自小调,但加强了节奏,因此更为明朗,富于弹性;它的旋律流畅,富于歌唱性。此外,京族民间歌曲中还有曲调接近口语,多唱故事、童话内容的叙事歌(如《渔家四季歌》),以及曲调简单、朴素、徐缓的摇儿歌等。

京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是:曲调婉转缠绵,波音较多,多属单乐段结构;在音阶调式上,以徵调式为多。宫、羽调式次之;节拍比较多样,有混合节拍;在唱法上,男歌手一般用真声,女歌手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行腔时喜用鼻音和轻声,余音较长。歌手们擅长模仿独弦琴的各种音色,巧妙地运用颤音、回音、波音和滑音,从而形成京族独特的演唱风格。

京族民间乐器,主要有独弦琴和吉弹。独弦琴适于表现节奏舒展、旋律悠长的乐曲,尤擅长演奏回音、颤音、滑音等装饰音,传统曲目有《高山流水》、《孤山寒影》、《骑马》等。吉弹,是三根弦的弹拨乐器,多用于唱哈的伴奏。京族的传统戏曲为京戏,与越南的嘲剧相通,传统剧目有《阮文龙英勇杀敌》、《等新娘》等,熟悉的人已不多。1949年后,京族人民编了一些小戏,曲调来自歌谣、小调和叙事歌等。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