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传统文化 > 正文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舞蹈都有哪些

2016-06-04 13:02:4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刚健、豪放、挺拔的东乡族舞蹈 舞蹈是人们宣泄自己情绪的方式之一,开心,或抑郁,或沮丧都能从一个舞蹈里体会出来。当重大节日来临时人们

刚健、豪放、挺拔的东乡族舞蹈

舞蹈是人们宣泄自己情绪的方式之一,开心,或抑郁,或沮丧都能从一个舞蹈里体会出来。当重大节日来临时人们通常载歌载舞。同时像春晚更是舞蹈的大杂烩,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的特色舞蹈。

东乡族舞蹈艺术丰富多彩,具有刚健、豪放、挺拔的特征,包括宴席曲、哈利舞和哲兹白。其中,宴席曲是流行在中国西北地区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习俗性舞蹈,是迎亲时男方宴请女方送亲者的宴席间演唱的歌舞形式。

岁月更迭中,在生活中土生土长的民间舞蹈往往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肢体动作,表达着舞蹈者深层的精神世界,以神奇的力量滋养和丰富着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但对于东乡族舞蹈而言,由于东乡地方大都为高山峻岭、道路崎岖不平,行走都要上山下坡。

妇女在狭窄的地埂阡陌中行走时往往头部也左右摆动,体态显得轻盈、柔婉。又因宗教影响,东乡族妇女在气质上比较含蓄端庄,这些在舞蹈动律上即形成了富有弹性和梗劲的腿部屈伸动作特点以及轻快的上身左右摆动的舞步和点头、摇头之特色。所以,在东乡族舞蹈中明显带有一些刚健、豪放、挺拔的特点。

“宴席曲”

“宴席曲”是在宴席场地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乐曲,曲调优美,欢快明朗,节奏性强,有时还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在婚礼之日唱的歌,一般通称家曲。由民间传统仪式曲发展而成,有散曲、说唱曲、叙事曲三种。散曲一般指恭贺、赞美之类的内容,曲调很多,大多一词一曲,固定不变;说唱曲兼说兼唱,由起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叙事曲一般吟唱爱情悲剧故事和生活故事,多为二句式和四句式,可换调演唱。歌词俏皮幽默,曲调欢快明朗,优美动听。

“宴席曲”舞蹈动作不配合歌词具体内容,只表达欢乐的情绪。宴席曲多为2-8人的男子对舞,相互换位后,有屈膝半蹲、双手伏膝的行礼姿态。其基本步法一般是脚尖或脚掌先落地、膝部屈伸,使身体如波浪起伏,与头部的摆动、颤动相协调。

“哈利舞”

“哈利舞”在东乡族传统的婚礼仪式上都要跳,通过歌舞尽情表达人们对新人的祝福,其曲调优美动听,载歌载舞,情趣盎然。关于哈利舞的由来,在民间故事“绿寡妇斩蟒”中略有描绘。每逢喜庆日子或当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本村村邻、亲友要前来呼喊“哈利”表示庆贺。

首先由邀来的“拿杜池”(民间演唱艺人)领头呼喊“哈利”,众人(一般是男人)相和,同时按节拍击掌,拍手背或双手拍腿,双腿弯曲如骑马状,左右横走转圈,并随呼声前进、后退等。且歌且舞的场面非常热闹,直至深夜。该舞蹈人数不限,成双对舞,其特点是刚健、豪放,节奏明快。这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今天虽不常见,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对此仍记忆犹新。

“哲兹白”

“哲兹白”是东乡族穆夫提教派中流传着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宗教仪式中表演,舞者均为男子,动作以诵经的节奏为准。主要动作为:双手前后甩动两下,同时脚下动两步,然后双手在胸前交替拍胸,这时一腿稍弯曲,另一腿向前伸出。舞蹈特点诙谐、幽默、洒脱。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东乡族舞蹈中的部分民间舞蹈形式已经逐渐脱离了旧有的思想内涵,新的舞蹈创编赋予了其新的民族文化思想,使得一些舞种也展现出了新的思想风貌。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