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可能造成大问题 别忽视小腹上的鼓包!!
体内的器官组织等离开本来应该待的位置,通过周围的缺损、孔隙或薄弱处,进入另一个部位,称为「疝」。那么什么是双侧疝气呢?
疝气是怎么来的?
疝多发于腹部,常见的是腹外疝,就是肚子里的肠管、脂肪等连同腹膜,经过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外突出所形成的。
摸摸你的肚子,感觉起来皮肉分布均匀。但实际上,在肚子里面,腹壁上的肌肉筋膜等并不均匀,而是有薄有厚的,有些地方还有一些天然形成的孔道。
当腹壁因为肌肉退化等原因强度降低,或者用力咳嗽、便秘、搬运重物等动作造成腹内压力增高,就可能把器官组织挤向邻近薄弱的地方。
这些器官组织通过薄弱的腹壁处膨出,形成一个囊,这就是疝。
腹外疝的种类
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1. 腹股沟疝
腹股沟,就是小肚子与大腿根交界的两个三角区,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疝叫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见。因生理结构的原因,右侧比左侧多发,男性比女性多发。
医生有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初步区分这两种疝:先将鼓出来的包块小心收纳回去,然后用手指压住腹股沟中间略偏上的地方,再使劲咳嗽。如果疝块不再突出,就是斜疝,否则就是直疝。另外斜疝会进入阴囊,而直疝一般不进入阴囊。
2. 股疝
大腿根部,有一个叫「股管」的解剖结构,是腹壁的薄弱处。如果股管开口松弛,周围肌肉和韧带进一步薄弱,肠管和部分脂肪就容易从此处外凸,形成股疝。
股疝多见于 40 岁以上的妇女。另外,妊娠造成的腹内压增高,也使得股疝形成的风险增加。
股疝往往不大,且刚开始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所以大部分都是被偶然发现的,体型比较胖的人更不容易发觉。
3. 脐疝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脐环突出的疝。
成人脐疝较少见,多数是中年经产妇女。由于疝囊的入口狭小,脐疝发生嵌顿的几率较大,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