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 身体害怕的事千万别再干了
今天处暑,8月23日,农历7月21。
大暑、小暑、立秋都过了,突然又来了个处暑。很多人都一脸懵比:处暑?什么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而立秋后的这段比夏天热得更变态的天气,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了。这小婊砸,可把我们害苦了,真是个寝食难安汗如雨下~~
希望只能寄托在“处暑”身上了,希望它真能带走秋老虎~~
处暑分为三候: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粮食庄稼即将成熟。
诗云: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暑后,身体最怕这七件事
1怕过早起床 |建议多睡一小时
我们都知道,夏天万物生长,阳气勃发,睡眠上应晚睡早起。很多人到了处暑后的秋天依然保持这个习惯,就不对了。
即将到来的处暑天气由原来的炎热渐渐转凉了,这个节气就是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秋乏”也就随之出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尤其是睡好子午觉很重要,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23时至凌晨1时,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睡好两个时间段,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2怕吃辛辣 | 建议多吃清热润燥食物
大家都知道一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吃姜虽好,但秋天一定要少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煎炸食物,也会加重秋燥的症状,要少吃。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
3过早添加衣物 | 建议秋冻一下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
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4怕肚脐和胃部受寒 | 建议睡觉盖凉被
初秋虽然不冷,但昼夜温差开始变大。很多人还喜欢于夏天时不盖被子睡觉,甚至穿衣服依然露肚脐,这是很容易让子宫和胃部受寒。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所以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
5 怕多开空调少开窗 | 建议让空气流通
初秋气温还没完全降下去,很多人还会长时间呆着空调房。其实这时候应该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6 怕盲目贴秋膘 | 建议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贴秋膘要循序渐进,处暑后的初秋,还是以清热润燥的饮食为主。
7 怕过量运动 | 建议进行轻缓运动
初秋后天气转凉,空调房宅了一个夏天,忍不住跑出去运动。适量运动本是好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但如果过量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是伤身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本该收敛阳气了,过量运动却会消耗阳气。
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
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