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正文

从耳垂皱折看健康

2017-06-14 12:21:22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耳折痕又叫做耳垂皱折(stress fold,crease Orl ear lobe),是表明从耳屏间切迹外伸到耳垂边缘的一条斜线状皮肤折痕。两侧耳垂有深而斜

耳折痕又叫做耳垂皱折(stress fold,crease Orl ear lobe),是表明从耳屏间切迹外伸到耳垂边缘的一条斜线状皮肤折痕。两侧耳垂有深而斜行向下连贯的皮肤皱纹,多数起自耳屏切迹,斜向后至耳垂外下缘,多呈线形、弧形或分叉形,还有一些较短者或不连贯者。耳折痕既可单侧发生也可双侧出现。

1973年Frank首次报道20例冠心病人的耳折痕,其中19例有一种以上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可伴发耳折痕。1975年Sternlieb和1976年Edgar Lichstein临床调查也证实耳折痕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大量尸体解剖发现,凡生前罹患冠状动脉硬化者,耳垂上几乎都有一条位于从屏间切迹开始的皮肤皱纹(折痕),在不同个体其走向有所不同。比较研究发现,凡耳垂有折痕者,90%患有冠心病;11例没有耳垂折痕的病人中,有10例病人的冠状动脉是正常的;而对已确诊冠心病的121例病人进行耳垂检查,竟发现120例病人有耳折痕。美国梅奥医院发现,45岁以上有胸痛与其他可疑症状者,如果出现耳垂折痕,则患有冠状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达90%。湖北医学院观察老年心血管病292例,耳垂折痕的发生率为85.6%,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其耳垂折痕征高达95%。进一步研究显示耳折痕的角度也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男性如有45度的耳折痕横跨耳廓,则死于心脏病的概率为55%,而有其他角度的耳折痕的心脏病患者致死率则低于45度耳折痕的患者。耳折痕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耳垂主要由蜂窝组织构成,既无软骨,也无韧带、肌肉,其血液和营养由耳后动脉、颞浅动脉耳前支供应。冠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大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耳垂组织缺血、收缩,耳垂出现耳折痕。耳垂活检证实:有耳折痕的耳垂组织中弹性蛋白质明显减少,这也说明体内弹性蛋白质的减少与动脉硬化程度有关。Meslen和Wells等认为耳垂系结缔组织组成,既无软骨也无韧带,可能对缺血敏感,如动脉发生病变,全身微循环都可能改变,耳垂也不例外。

耳折痕与耳廓眩晕沟(神经衰弱沟)的区别:耳折痕是从耳垂部屏间切迹下方向耳垂“扁桃体”穴区走向的皮肤折痕(也称供血不足沟或冠心病沟);眩晕沟则是从屏间切迹或对耳屏向耳垂“内耳”穴区走向的皮肤折痕。首先是位置的差异,其次是代表意义的差异;但两者由于发生部位临近,临床上两者容易混淆。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