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正文

后循环缺血护理讲解

2017-06-13 20:47:5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我们知道缺血,我们所注意的就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问题么?护理我们所讲的就是:知道病因,然后再想办法怎么去治疗,然

我们知道缺血,我们所注意的就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问题么?护理我们所讲的就是:知道病因,然后再想办法怎么去治疗,然后,去预防,这个就是们平时所说的护理,后循环缺血大家知道病因是怎么样的么?好了,下面我们就起来看看吧,然后在了解怎么护理吧!

后循环缺血

一、 病因

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l)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2.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除不可调节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外,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等。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以往认为转头、颈可使骨赘压迫椎动脉,导致后循环缺血,由于前庭神经核对缺血敏感,故而产生头晕/眩晕。这种以假设代替证据的模式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混乱的重要原因。而临床研究则证明颈椎骨质增生绝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在有或无后循环缺血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程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连续的椎动脉动态造影仅见个别有因骨赘引起的动脉受压;进行转颈后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有或无后循环症状者间椎动脉颅外段受压比率有差异。

二、治疗

急性期治疗:目前仍缺乏专门针对后循环缺血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因此对后循环缺血的急性期处置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同。应积极开展卒中单元的组织化治疗模式。对起病3小时内的合适患者可以开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条件者行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对所有不适合溶栓治疗且无禁忌证者,应予以阿司匹林100~300mg/d治疗。

三、预防

1.积极控制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

鉴于栓塞多见,应积极开展病因检查。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单用或联合使用抗血小板制剂有重要的预防作用。血管支架术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明确。

2.宣教

积极开展后循环缺血尤其是医师的继续再教育,更新观念和知识,不再使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应加强宣教,正确掌握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表现,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应正确认识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科学的预防观。

好了,上面就是我们关于后循环缺血护理的一些基本的介绍了,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感觉到了我们只是的博大性呢?我们所要说所要注意的就是讲究一个后循环缺血护理了,上面的知识大家可以借鉴下,当然大家也可以知道和了解下吧!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