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正文

如何治疗频发室早

2017-06-13 14:44:43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随着我们生活的改善,我们的饮食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导致很多的疾病也渐渐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患上频发室早疾病会让我们的身体存在痛苦的

随着我们生活的改善,我们的饮食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导致很多的疾病也渐渐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患上频发室早疾病会让我们的身体存在痛苦的,所以大家都想尽快的治好这个疾病,但是由于对疾病的治疗费用不是很清楚,所以都想要弄清楚后才会去采取治疗的措施。

1 不同起源部位的频发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1.1 右室流出道起源

据统计,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频发室早,约80%起源于右心室,另外20%起源于左心室。而在右心室起源的频发室早中,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以下)。发生机制被认为是触发活动。右室流出道起源的频发室早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II、III、aVF)QRS波群呈R形且高大直立,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移行一般在V3导联或以后。I导联的极性对于判断起源点的前后有帮助:若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则起源点偏前壁,反之则偏后壁。右室流出道可进一步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游离壁起源的VPB其S波在V3导联较深(>3.0mV),胸导联移行一般在V4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存在顿挫,这种“顿挫”的特异性较高,可能反映左室激动。间隔部起源的VPB其胸导联移行稍早,一般在V3或V3与V4之间,下壁导联无顿挫。

1.2 肺动脉起源

肺动脉起源的VPB少见,心电图上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以下)起源的VPB特点相似。有学者统计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是:肺动脉起源的VPB下壁导联的R波比右室流出道起源的R波更高。在临床实际中,肺动脉起源的VPB并非靠12导联心电图诊断,而是根据消融成功的靶点位于肺动脉瓣以上而确定。

1.3 三尖瓣环起源

三尖瓣环起源的VPB并不多见,心电图QRS波形特点类似B型预激,呈左束支阻滞图形,胸导联一般移行于V3或以后,但间隔部起源者可移行于V2和V3之间。下壁导联极性根据起源点的前后可正可负,游离壁起源的VPB在部分患者的下壁导联亦存在顿挫。I导联和aVL导联绝大多数为正向,这一点可与右室流出道起源的VPB相鉴别,后者aVL均为负向。

1.4 主动脉根部(瓦氏窦)起源

瓦氏窦起源的VPB占左心室起源的大多数,一般位于左冠窦或右冠窦,无冠窦起源则十分罕见。瓦氏窦起源的VPB在心电图上也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宽度较右室流出道起源略窄,V1导联呈rS型,胸导联移行多位于V3以前, V6导联多呈Rs型,这几点是与RVOT起源的VPB的重要鉴别点。下壁导联QRS波群呈R形且高大直立。左冠窦起源的VPB其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且RIII>RII;而右冠窦的VPB其I导联以正向波为主,且RIIIII。无冠窦起源的VPB极少,其特点与右冠窦起源相同。最近有学者报道一种特殊起源部位的VPB,位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和右冠窦交界处,其心电图特点是V1~V3至少有一个导联QRS波群呈qrS型。

1.5 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下)起源

主动脉瓣下起源的VPB不常见,其心电图特点与瓦氏窦起源的VPB特点相同,缺乏特异性的鉴别点,诊断依据是消融成功的靶点位于主动脉瓣以下。

1.6 二尖瓣环起源

二尖瓣环起源的VPB其QRS波形特点类似A型预激,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V1导联以R波为主,胸导联移行早于V2导联,V6导联呈Rs或RS型。下壁导联的极性根据起源点的前后而不同。部分游离壁起源的患者,在下壁导联可以观察到顿挫。

1.7 传导分支起源

传导分支起源的VPB的心电图QRS特点与左室特发性室速完全相同,表现为相对较窄的QRS,右束支传导阻滞型,V1导联以R波为主,V6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直立者起源于左前分支,下壁导联倒置者起源于左后分支。

1.8 心外膜起源

大多数心外膜起源的VPB位于冠状窦属支附近,如心大静脉和前室间静脉(AIV),其特点与对应心内膜部位起源的VPB特点类似。但大多数心外膜起源的VPB其QRS起始部上升缓慢,亦即假delta波,有报道提示从QRS起始部到顶峰所需要的时间大于整个QRS时限的一半以上(>0.55)。

1.9 其他起源部位

其他起源部位的VPB更加罕见,如左室心尖部起源,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除V1外,所有其他胸导联呈振幅较深的S波(rS型或QS型),下壁导联QRS波群倒置;右室心尖部起源,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所有胸导联呈rS或QS型,下壁导联QRS波群倒置。

2 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应征包括:(1)频发的单形性频发室早,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意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IIa类适应征);(2)频发的单形性频发室早引起心功能障碍(IIa类适应征);(3)形态相同的频发室早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风暴者(IIb类适应征):(4)频发的无症状性频发室早可以考虑进行消融以避免进展为心动过速依赖性心肌病(IIb类适应征)。非频发的无症状性频发室早不适合导管消融(III类适应征)。

射频消融的目的在于:(1)改善症状;(2)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3)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4)避免心脏扩大或心功能损害。

3 射频消融治疗的风险和并发症

频发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一般是安全的,但对于一些特殊起源部位的早搏存在风险。如主动脉根部起源的VPB可能存在损伤冠状动脉口部的风险,在放电前需要评价靶点与冠状动脉口部的相对距离。在消融无冠窦或三尖瓣环前壁起源的VPB时要十分警惕损伤His束。另外,消融心外膜起源的VPB时,大头需要进入冠状窦分支,应轻柔操作,最好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并且降低消融的功率和温度,避免穿孔。

温馨提示:频发室早的出现对于患者来说是苦不堪言的,患者可以说是饱受着疾病的折磨,对于那些没有患上这个疾病的人来说是不会了解这其中的痛苦,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疾病的,更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对我们有帮助。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