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正文

肝后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2017-04-18 23:51:1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肝后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样的。黄疸的发生无疑是非常吓人的,当它的病症突然出现时,带来的是让很多人有视觉上的冲击

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肝后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样的。黄疸的发生无疑是非常吓人的,当它的病症突然出现时,带来的是让很多人有视觉上的冲击的体验。这并不是故意说严重了来吓唬大家,这种病症带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肝后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一)胆红素形成过多

胆红素在体内形成过多,超过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时,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即在血中积聚而发生黄疸。未结合型胆红素形成过多的原因包括溶血性与非溶血性两大类。临床上任何原因引起大量溶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的大量血红蛋白即成为胆红素的来源。非溶血性的胆红素形成过多则多见于无效造血而产生过多胆红素。

(二)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这包括: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障碍;②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结合障碍(肝细胞中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降低);③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排泄障碍(肝内胆汁淤滞、乙醇性肝炎等)。

(三)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入血而引起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有下述几方面:①新生儿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不高;②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产生较多;③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故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也比成人差,这些都可能促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皮肤、巩膜和粘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小于1mg/dl(10mg/L),其中未结合胆红素占80%。当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但又在2mg/dl以内,肉眼难于察觉,称为隐性黄疸。如胆红素超过2mg/dl(可高达7-8mg/dl)即为显性黄疸。

从上面我们可知以道肝后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如果你的身边有亲人或者朋友有患上肝后性黄疸这个疾的,请大家一定不要过分恐惧和抵制,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护好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勇敢治疗肝后性黄疸,早日获得健康的体魄。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