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正文

嗓子哑了怎么办

2017-04-18 16:39:1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随着社会倡导的环保社会和绿色出行,汽车尾气污染渐渐减少,但是在冬天的时候雾霾天气仍然十分严重,所以很多人都承受着支气管炎症或者喉咙

随着社会倡导的环保社会和绿色出行,汽车尾气污染渐渐减少,但是在冬天的时候雾霾天气仍然十分严重,所以很多人都承受着支气管炎症或者喉咙不舒服莫名奇妙的哑了的症状,这都是剧烈的空气污染所造成的有时候喝水比较少或者是吃的东西过咸过甜都会为嗓子带来巨大的负担。

嗓子哑了怎么办

现在春天刚刚过去,天气还比较干燥,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嗓子哑了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一些老师或者是使用嗓子较多的人群都应该掌握一些保护嗓子的方法。

现在如果嗓子发生不适、刺痒、干燥或有烧灼感,可采用热熏气疗法。方法是将口腔对着有热气的茶杯或茶壶呼吸,很快就可使不适现象消失。也可将复方安息香酊约三十毫升用沸水约五百毫升冲在一个大缸子中,对着热气呼吸。有可能还可采用菊花、金银花或胖大海泡水当茶喝。

1.拌吃银耳。将白木耳洗净泡胀,撕成条块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凉开水漂洗,之后加醋拌吃,每日两次,食量不限,2 日后即可好转。

2.拌吃芹菜。把芹菜洗净,切后,烫过加醋拌吃,每次一小盘,每日2次。

3.饮浓凉茶水。将茶叶25克用开水冲一大杯浓茶水,冷却后经常饮入。

4.风油精吸人。将风油精倒在洁净的手帕上数滴,放在鼻孔上吸入,每日4~6次。

5.冷敷脖颈。用冷水或冰水浸湿毛巾,敷在前颈喉头上,20分钟左右,每日3-4次。 3.那就只好试试鸡蛋茶了—— 鸡蛋茶(治嗓子疼嗓子哑)取新鲜鸡蛋一只,磕到饭碗里打成鸡蛋液,烧一些滚烫的开水,浇到蛋液里 把鸡蛋冲成蛋花儿,加少许白糖和香油 ,趁热喝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鸡蛋茶。

6.如何保护您的嗓子声音沙哑失声是那些需要长时间讲话或不正确使用喉咙的人,时常碰到的困扰。如果持续沙哑超过两周以上,最好找耳鼻喉科医师检查与治疗。一般而言,禁声休息是治疗声音沙哑的最佳方法,至于声带长茧也并非一定要开刀,可先做语言治疗,当结节过大或语言治疗无效时,才必须接受喉内视镜显微手术。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上保护嗓音的妙方:一) 限制工作之外的说话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长时间聊天或打电话。二) 使用适当的音量说话,善用麦克风以应付不足之音量。三)说话速度要慢,说话之间要常停顿吸气,一句话不要拉的太长。四) 说话音调不宜太低或过高,而且每一句话的重音不要放前缀。五) 悄悄话是不正确的说话方式。六)长时间讲话时,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七) 尽量用腹部(即丹田)轻松发声,不要用胸部或绷紧脖子肌肉的方式讲话。八)不抽烟、喝酒,勿吃辛辣油炸类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巧克力、冷饮等。九) 应避免用力清喉咙、咳嗽等动作。十) 充足的睡眠,就寝之前不要吃太多东西。十一)适当之运动,常保持心情愉快与放松。十二) 感冒时应尽量减少说话,此时更须多喝温开水与声带保养。十三) 喉糖、罗汉果、枇杷膏或澎大海5.那么如何保护嗓子呢?专家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大量喝水,避免饮用酒精和咖啡。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可以充分地滋润声带。2、不要吸烟,即使是被动吸烟也应该避免,因为吸烟能够明显增加患喉癌的风险。3、不要过度用嗓。不要尖叫不要在嘈杂的区域高声讲话。如果感觉嗓子发干或者说话嘶哑,那就停止讲话。讲话的声音要保持正常,不要过高或过低,低声讲话对于保护嗓音来说也是不利的。4、不要过多地清嗓子。因为当您作这种动作的时候,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如果您觉得喉咙难受,那么就小口地饮水或是吞咽。但如果您必须不停地清嗓子,那就去找医生检查一下,也许是反流性疾病、过敏症等疾病在作怪。5、当您因为感冒或者感染而嗓音嘶哑的时候,尽量不要讲话。 6.如何保护嗓子咽喉既是正常呼吸必经之路,又是重要发声器。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保护嗓子,尤其是教员、演员、广播员,更要注意。首先要注意坚持室外活动,以增强肌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避免咽炎、喉炎的发生。其次是养成咽喉部卫生习惯。饭前饭后要作咽部清水含漱,平时多喝茶,保持咽部清洁。抽烟、喝酒要适度,否则会刺激咽喉部组强而产生慢性炎症。如果嗓子发生不适、刺痒、干燥或有烧灼感,可采用热熏气疗法。方法是将口腔对着有热气的茶杯或茶壶呼吸,很快就可使不适现象消失。也可将复方安息香酊约三十毫升用沸水约五百毫升冲在一个大缸子中,对着热气呼吸。有可能还可采用菊花、金银花或胖大海泡水当茶喝。

咽喉是我们人类要呼吸通过的地方,又是我们发声的部位,所以人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嗓子,在干燥的天气要多注意喝水,这样经常湿润嗓子也会对长时间说话的人们嗓子疼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炎热的时候也应该避免吃辣吃咸的东西。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