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 正文

健康小常识 致死癌症的早期信号要警惕

2017-07-03 20:18:29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癌症对大家来说是个很可怕的病症,对于癌症患者的病情,一般不容易查出来,只要查出来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癌症晚期。这样的结果对于作为家属的

癌症对大家来说是个很可怕的病症,对于癌症患者的病情,一般不容易查出来,只要查出来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癌症晚期。这样的结果对于作为家属的你是不是很难以接受,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养生方面的常识,致死癌症的早期信号都有哪些?

致死癌症的早期信号要警惕

大家猜猜,什么癌症能够被称为“癌症之王”呢?有人觉得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以称为“癌王”。但是我们现在要讲的这种癌症,比肝癌还要可怕得多。到现在人们什么办法都试过了,还是不能深入治疗。而且一旦得了这种癌症,100%是会死人的,所以被称为“癌王”。其实这个癌大家肯定也听说过,就是胰腺癌。胰腺癌说起来很可怕,它的原因主要和大量的食物、大量的肥肉是有关系的,跟慢性胰腺炎是有关系的。

胰腺癌与肥胖的关系

大家也许会有疑问,什么人会得胰腺癌呢?是不是肥胖的人更容易得胰腺癌呢?如果真是这样,肥胖的人就要伤心透了。不过也不要过分担心,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胰腺癌一定和肥胖有关,同样,也有不少消瘦的人患上胰腺癌。

我们去分析胰腺癌和肥胖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肥胖者容易得胰腺癌,主要是看消化脂肪的量能不能让胰腺接受?如果一个人总是吃含大量脂肪的食物,那就会增加胰腺的负担。因为胰腺的功能是消化脂肪,如果整天用脂肪去填它,这就等于是把胰腺当成了“奴工”,不仅逼迫它干“重体力劳动”,而且一刻不让它休息,必然会造成胰腺负担太重,甚至得上“胰腺癌”。所以胰腺癌和肥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真正的原因是摄入的脂肪太多,超过了胰腺能够接受的负荷量,而且还在持续食用过多的脂肪,这才是形成胰腺癌的一个主要因素。

胰腺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跟胰腺癌没有多大关系,可是慢性胰腺炎就是胰腺癌的一个基础病变。

胰腺癌为什么不能及早发现

现在医学有这么多检查手段,为什么胰腺癌就不会早期及时被发现呢?

首先就要讲一讲,胰腺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胰腺在身体里面很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它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你找不到它,而且它的周围有很多器官包绕着。胰腺是藏在身体的右边上腹部的后面角落上,被胃、十二指肠、肾这些器官包绕着,围起来了。

由于胰腺的位置非常隐蔽,所以胰腺出问题了,用常见的检查方法不容易检查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去医院检查,医生摸都摸不着。那是不是可以做B超呢?超声波看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等都非常清楚。可是用B超看胰腺,就不如这些器官看得那么清楚了。

胰腺癌最初的症状像肩周炎

胰腺癌最初的症状不是腹疼,而是很像肩周炎,背部有沉重牵拉感,晚上疼痛加剧,长期不能消除,并且一点一点加重。出现这类疼痛时,不要以为是肩周炎而不管它,要警惕可能是胰腺出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既做了超声,又做了CT,发现胰腺上有肿块了,也不要一下子就认为得胰腺癌了:我活不了啦,这是“癌王”,我不可能活过一年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就放弃治疗,这也是不对的。也要想一想,并不是发现胰腺上有瘤子了,都是胰腺癌。我们也遇到过有病人胰腺上长瘤子了,但只是一个良性的肿瘤,手术一开刀就把它切掉了,病人照样活得好好的。

能有一个方法,就是抽血检查一下。其实这也很简单,因为血液里有一种蛋白叫“CA199”。这个蛋白可能是胰腺癌产生的蛋白质。在血液里检查到这个蛋白质产生得多了,就很可能是胰腺癌。有1/3甚至更高一些的胰腺癌患者,这个蛋白质是会升高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

癌症致死的原因

癌症到了晚期,往往难以治愈,尤其是发生了广泛转移,病人不免死亡。那么癌症何以能致患者于 死地呢?究其原因主要由下列因素直接导致。

合并感染 癌症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而这本身可能就是癌症的原因,因此癌症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 尤其当病人经受化疗、放疗之后,骨髓造血机能受到抑制,白细胞显着减少,则更容易发生感染, 甚至身体内原来存在而不致病的微生物,此时也会“趁火打劫”,使病情“雪上加霜”,更加严 重。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甚至原虫。

由于这些微生物原来是不致病的,现在却 引起患者产生感染,所以称之为“机会性感染”,这些微生物便称之为“条件性致病微生物”。 更令人头疼的是,这种“机会性感染”往往难以控制,于是病人可以直接因感染而死亡。必须提及的是带状疤疹的感染,患者预后多半不良,几乎50%的病人会在发疹后6个月内死亡。

营养耗竭引起恶病质 由于癌细胞群体生长很迅速,它们必然要消耗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因此病人会产生明显 的“进行性消瘦”。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往往食欲减退,不想进食,尤其厌食肉类食物,这样便 会使得病人发生代谢的严重不平衡,于是出现贫血、水肿。乏力,甚至呈极度饥饿性营养不良的 表现,这就是医生们称之的“恶病质”状态,最终病人因重要系统功能衰竭而去世。

重要脏器的损害 如果某一癌瘤生长在或转移至重要脏器,则它的危害性更大。癌细胞的直接压迫、癌细胞的侵袭 以及直接破坏器官的正常结构,便可引起脏器的功能损害,导致死亡。当然,最重要的脏器莫过 于大脑了,尤其是大脑中那些有关呼吸、心跳的中枢。

此外,癌细胞转移时,有时成团的细胞可 以引起重要血管的梗塞,这样也可导致病人的死亡。还有,有些癌瘤可引起某些重要管道的堵塞, 如胰头癌引起胆总管的堵塞,引起黄疸与肝功能、消化功能失常,也可导致死亡。

出血癌症病人出血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减少所致,也可以因为癌细胞直接破坏血管,导 致血管破裂所致。

代谢异常可以由转移癌瘤引起,也可能由异位分泌引起。常见的有高钙血症、低血糖症和嘌呤与尿酸盐代谢紊乱,并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自身免疫性疾病 癌症病人一方面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却常产生自身抗体,如抗自身平滑肌抗体、抗胞核抗体等, 这也常常导致功能紊乱,尤其是肾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致力于自然医学研究的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令人鼓舞的效果,重要的是利用自然因子负离子对癌症患者治疗对机体无任何损害,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一、癌症的局部表现主要有

1、肿块

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容易触摸到。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恶性肿瘤包括癌的肿块生长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推动;良性肿瘤则一般表面平滑,像鸡蛋和乒乓球一样容易滑动。

2、疼痛

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一般止痛药不起作用。疼痛一般是癌细胞侵犯神经造成的。

3、溃疡

由于某些体表癌的癌组织生长快,营养供应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所形成的。如某些乳腺癌可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此外,胃、结肠癌也可形成溃疡,一般只有通过胃镜、结肠镜才可观察到。

4、出血

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的。如肺癌病人可咯血,痰中带血;胃、结肠、食管癌则可便血。

5、梗阻

癌组织迅速生长而造成的梗阻。当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的生呼吸困难;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胆总管而的生黄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现排尿困难等。总之,因癌症所梗阻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6、其它

颅内肿瘤可引起视力障碍(压迫视神经)、面瘫(压迫面神经)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骨肿瘤侵犯骨骼可导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而致腹水等。

致死癌症早期信号

1、原因不明的胸痛,咯血丝痰。

2、炎症在肺的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经积极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3、肺结核病人病情稳定后,突然复发恶化。

4、肺局部肺气肿或肺不张者,应提高警惕,必要的时候做支气管镜检查。

5、原因不明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即使无明显的眼底改变,也应进行常规头部CT检查,对可疑病例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6、对于眼肌麻痹患者,在排除外伤、糖尿病及炎症等因素后,应行头颅CT检查。

7、因颅咽管瘤多发生于儿童或青春期前,故如幼儿仅出现轻微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但同时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应高度警惕颅内肿瘤的存在。

8、鞍区肿瘤除眼部视觉改变外,常常会有其他全身症状伴随,如内分泌障碍,头痛等。因而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怀疑颅内肿瘤的存在。

9、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10、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着。

结语:看了小编写的关于养生常识致死癌症的信号,大家只要仔细阅读完小编的文章,是不是都有所收获了呢?其实癌症是要平时多注意身体健康,多去医院检查身体,只要病情发现的及时,那么还是有生存下去的可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注意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