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 正文

14致癌因 肺癌8成与吸烟有关系

2017-07-03 13:23:5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人吃五谷杂粮,每个人都会有患癌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致癌门层出不穷,什么手机致癌,牛奶致癌,致癌物质无处不在,不过吸烟致

人吃五谷杂粮,每个人都会有患癌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致癌门层出不穷,什么手机致癌,牛奶致癌,致癌物质无处不在,不过吸烟致癌应该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生活中可能引起人类致癌的因素很多,但哪种风险更大,一直没有很量化的数据。不过近日,美国杂志邀请了多位癌症专家,以10分制给各种癌症风险因素打了个分。

这些专家包括: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预防中心主任特雷泽·贝弗斯博士,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肿瘤外科专家黛博拉·卡普科博士,莫菲特癌症中心及研究所专家乔纳森·兰卡斯特博士以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中心主任彼得·谢尔茨博士等。

吸烟:9.5分。吸烟与80%的美国女性肺癌有关,它还会增加子宫癌、胰腺癌、肾癌和口腔癌危险。

年龄:8.9分。55岁以上人群占确诊癌症病例的77%。人体细胞衰老与不良行为及外部环境都会增加癌症危险。

日晒:8.9分。65%的致命皮肤癌黑素瘤与日晒直接相关。

遗传因素:7.8分。只有5%-10%的癌症具有遗传性。

性传播疾病:7.4分。人乳头瘤病毒和乙肝,与某些癌症有关联。

肥胖症:6.6分。肥胖会提高体内多种激素水平,为癌症提供温床。

饮酒:5.6分。每天一杯酒会增加乳腺癌危险,酗酒更危险。

饮食:5.3分。红肉和加工肉食会增加结肠癌危险。甜饮料会增加肥胖症几率,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不运动:5.0分。经常运动可降低肠癌、乳腺癌、肺癌及子宫内膜癌风险。建议每周适度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75分钟。

避孕药:4.3分。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会加重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停止服用避孕药,其致癌危险会随之下降。

辐射:3.5分。生活中到处都有辐射,辐射较强的医学检查危险性更大,但必要检查不可少。

压力:1.3分。长期压力会影响到免疫系统和DNA修复,不利癌症预防。

手机:1.1分。近距离打手机损健康,手机免提可能更有助于防癌。

双酚A:1.0分。多项动物实验表明双酚A(多含于塑料制品中)会增加癌症危险,因此最好避免接触。

甜味剂:0分。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会致癌。

咖啡因:0分。早餐喝咖啡其实可降低基底细胞癌危险。

止汗药:0分。止汗药致癌纯属谣传。

十大防癌的饮食规则

人们对癌症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对癌症患者都要对其敬而远之。事实上,只要能运用现代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建立以合理饮食为基础的良好生活方式,许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癌症的发生固然有遗传、基因等内因作祟,但90%以上是外部环境导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患者与饮食习惯、食物构成、食物加工、烹饪方法等因素有关。有大约30%的癌症与生活习惯,特别是吸烟、喝酒有关。另外还有一些和个体的体质有关的因素。这里介绍10条预防癌症的饮食规则。

1、食物多样化:注意食物多样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应占每餐的2/3以上,植物性饮食应含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和粗粮等。

2、控制体重:避免体重过重或过轻,成年后要限制体重增幅不超过5公斤,超重或过度肥胖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癌、肾癌、肠癌的危险性增高。

3、不吃烧焦的食物:烤鱼、烤肉时应避免肉汁烧焦。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肉及熏肉只能偶尔食用。最好煮、蒸、炒食物。

4、多吃淀粉类食物:每天吃600—800克各种谷类、豆类、植物类根茎,加工越少越好。要限制精制糖的摄入。食物中的淀粉有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作用,高纤维饮食有可能预防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的发生。

5、多吃蔬菜、水果:坚持每天吃400—800克各种蔬菜、水果,可使患癌症的危险性下降20%,每天吃五种或五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6、不提倡饮酒:如饮酒每天不超过一杯(相当于250毫升啤酒、100毫升红酒或25毫升白酒),经常饮酒能增加患口肠癌、咽喉癌、食道癌等的危险。

7、减少红肉摄入量:每天应少于90克,最好用鱼和家禽替代红肉。红肉会增加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危险率。同时要限制高脂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应选择恰当的植物油(如橄榄油等)。

8、限制腌制食品的摄入并控制盐和调料的使用:高盐饮食会增加胃癌的患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

9、不要食用在常温下保存过久: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10、坚持体育锻炼:每天应坚持锻炼40—60分钟,快走或类似强度锻炼为宜。

结语: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致癌因素,但是只要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合理注意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面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时候就可以形成防护线啦!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