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保健 > 正文

初春如何防病保健康

2017-07-03 11:35:1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目录: 第一章:初春如何养生防病保健康 第二章:初春养生保健招 让你转季不生病 第三章:春季养生小常识 切忌5个不宜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

目录:

第一章:初春如何养生防病保健康

第二章:初春养生保健招 让你转季不生病

第三章:春季养生小常识 切忌5个不宜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沉睡了一个冬季的生物开始慢慢苏醒,人体也进入“生”的时期。那么春季养生要怎么做呢?如何才能做到防病保健呢?

初春如何养生防病保健康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身体打好底子,迎接全年的挑战。春季怎样养生才能达到防病健身之目的呢?

养肝调畅情志疏理气机

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大连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原所贤介绍,春季养肝得法,将为整年的健康安寿奠定良好基础。

原医师介绍,情志养生是养生的重中之重,肝在情绪主怒,因此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心情舒畅乐观才会使人健康,因此在初春时节,应注意调控情绪,多听笑话,多看喜剧,保持情绪通畅,让今年有一个好的开头,并顺势保持下去。

防病注意保暖及时诊治

春天是净化调养身体的最佳季节,也是旧病易发的季节。此时气候由寒转暖,万物复苏,病毒、细菌同时活跃起来,一些传染病也在悄悄地开始传播。这一时期气候干燥、风多雨少的气候特点,使人体鼻黏膜过于干燥,鼻腔内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出血,直接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春季保养中需要预防疾病和慢性疾病如支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流感和感冒的发生。原医师介绍,三月,由于春季刚到,气温容易出现异常反复,稍不注意就会患上感冒影响到自己的健康。一旦患上感冒应及时就医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等,甚至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所以切不可轻视流感。平时应注重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也可通过饮食和锻炼的调养增强免疫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解困生活规律升发阳气

俗话说,春困秋乏,春天很多人都会感到恹恹的,提不起精神。春困虽不是病,但也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如对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工作繁忙的白领、需精力集中的司机等。

原医师介绍,春困是自然气候、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可通过自身调节减轻春困。起居方面要注意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晚上11点前应做好休息的准备,足够的睡眠有助消除疲劳。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不宜过多,也不易减少。

调养饮食少酸加强锻炼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天来临要注意多食碱性食物,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不可多食寒凉、油腻、黏滞的食品,更不可过多饮酒。最好每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胡萝卜、卷心菜、菜花、柑橘、苹果等。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含钾的食物,如鱼、肉、鸡、低脂奶制品、豆类、海带、紫菜、瓜子等。另外,香葱、香菜、花生这些很香的食物,很适合迎春的时候吃的,因为它们都可以促进阳气生发,适应春天的自然规律。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时节,应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如清晨信步慢行、做操、跑步、打太极拳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

初春养生保健招 让你转季不生病

春寒料峭,各类疾病最容易侵袭,再加上春季湿度增加,有利于各类病菌繁殖,因此从冬季过渡到春季之后,在养生方面要有适当的变换。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春季养生保健招,帮助大家健康度过转季期。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初春时节气温有了一定回升,但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此时人体犹如刚发芽的幼苗,气血从内向外走,毛孔也逐步开放。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发散,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表现出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所以立春后,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体内阳气发散,防止内热产生。

适当地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等生发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气疏泄。除此之外,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和韭菜了。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发即发散,陈是陈旧之意。《黄帝内经》把植物发芽的状态叫做发陈,是因为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阳气发散不出,可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发散。

芽菜的正确吃法以凉拌、煮汤为佳,这些吃法最能体现它幼嫩、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在做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发散的调料,如姜丝以中和其寒性。而绿豆芽寒性更重,易伤胃气,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要多吃。而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再凉拌。香椿不宜过多食用,否则易诱使痼疾复发,慢性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韭菜也属于生发食物。韭菜辛温补阳,有发汗解表、补肝阳的功能。如韭菜炒鸡蛋可补肝肾、益气血,韭菜与猪肝共炒,气血不足者可以多吃。

韭菜虽好,也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食用。体内阴虚有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会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韭菜。

春季可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由于青色主肝,可多吃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以滋阴润燥、舒肝养血。春季不要多吃油腻和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养阳忌静宜动,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之气疏散,减少疾病发生。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风是春天主气。《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但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容易“钻空子”。而且风邪极少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其他邪气并道而行。立春时节,寒气逼人,故多以风寒存在。

《黄帝内经》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这是因为风是阳邪,有生发、向上的特性,当风邪侵入体内后,最先受到损害的是人的头部等,可引起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状。尤其是出汗后受风,风邪更会趁机而入,感冒就不可避免。同时,因为风邪“善行而数变”,既能在经脉和肌肉之间肆意游走,又能上窜抵达头顶,来去迅速,变化多端,出现游走性关节痛、皮肤风疹等。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自然界会使人致病的外邪要及时躲避。而在风邪频繁侵袭人体的春季,怎样才能躲避风邪侵袭呢?明代李时珍曾说:“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在此介绍一款天麻炖鱼头。中医食疗理论有“以脏补脏”之说,从这个观点看,鱼头是补脑的,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二者合用,对风邪所引起的头痛发热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梳头能将风邪“拒之门外”。《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延寿经》也认为:“发多梳能明目祛风。”梳头祛风还得从人脑后的风池、风府穴说起。风府穴位于脑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它是脑部最薄弱的易受邪之处。

由于风府穴位于总督一身阳气的督脉上,所以风邪从此处进入首先损害的是体内阳气,轻则使人头痛、恶寒、脖子僵硬,重则引发中风偏瘫。在风府穴外侧两寸许,各有一处凹陷就是风池穴。风池穴也是风邪入口,它位于足少阳胆经上,风邪从风池进入,会令人口苦、目眩。这三个穴位是风邪侵入人体的重要门户,故中医有“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如经常梳头刺激这几个穴位,通畅气血,可让风邪不得侵入。

梳头时先从前额发际向后梳到颈后发根处,再俯身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梢末端。然后从左、右耳上部分别向相反方向梳理。头发稀疏的老人可用手指代替梳子来梳头,边梳边按摩头皮。每个部位的动作可重复5~6次,整个头发平均每天梳理100次左右最为适宜。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做好各种防护工作。风大时尽量减少外出。平时应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减衣时不要减得过多过快。到室外活动尤其是晨练时,出汗后不要立即脱衣,以免邪风突然侵袭。

春季养生小常识 切忌5个不宜

春天情绪不宜平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可以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对于养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说到养生,人们就会说心态平和,但春季养生却不同。刘敏说,“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让心情欣然、愉悦,秋天才要讲求平和。”

香蕉和梨不宜吃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所以春天应该多吃一些辛味的东西。比如,民间讲究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发的作用,让人微微出汗,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发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萝卜等。

相反,那些滋阴的、寒凉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银耳等。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像冰淇淋、冷饮等,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春捂不宜过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冻”,但不是随便“捂捂”就能达到保健的效果。刘敏说,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不宜过早穿单鞋

俗话说,病从脚下起。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很早就开始穿单鞋,对身体非常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穿单鞋。

雾天不宜锻炼

春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锻炼的热潮中来,但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结语:虽说现在是初春,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春季,在这季节交替之时养生保健工作不可忽视哦~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