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七大错误防晒观念
错误观念一:一定要在出门前半小时就涂好防晒霜
总有各种各样的指导理论在告诉我们,出门前一定要提早涂抹防晒霜,否则没有效果。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个理论只适合针对化学性防晒霜罢了。化学性防晒霜的原理是它本身含有的化学成分与皮肤相结合,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从而吸收了照在皮肤上的紫外线而不让紫外线侵害皮肤的真皮层。所以化学性防晒品需要出门前提前涂抹。
而物理性防晒霜并不一定需要提前涂抹。因物理性防晒霜的原理是阻挡紫外线,例如含有氧化锌、二氧化钛等成分,反射紫外线,从而使皮肤得到保护。所以一旦涂上物理性防晒霜,就能够起到阻挡的效果,并不用提前涂抹。
更何况,就算是在屋里也同样有紫外线,所谓提前不提前,不过是相对于出门来说,本质上都没有区别,如果真要提前,倒不如早晨一睁眼就涂上防晒霜了。
错误观念二:防晒系数越高,皮肤就越闷,容易长痘痘
这观点同样不过是针对物理性防晒霜罢了。物理性防晒霜的原理是阻挡反弹紫外线,当然是在皮肤表面形成厚厚保护膜了,那么防晒系数越高,自然皮肤就越闷。
而化学性防晒霜并不会这样,因为它的原理是与皮肤产生化学作用之后吸收紫外线,与自身的厚薄并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让皮肤感到很闷热。
所以对于油性和混合型皮肤的人来说,用高防晒系数的物理性防晒霜,自然会有不透气和容易长痘痘的感觉。所以建议皮肤较油的人选用化学性防晒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性防晒霜对于敏感性皮肤可能会有不适应,所以在涂抹之前一定要做过皮肤测试。
错误观念三:日常日内活动用SpF20左右的就足够了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涂抹了足量的防晒霜,SpF20的防晒值是够用的。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SpF值,即防晒系数,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一般人皮肤平均能抵挡阳光15分钟而不被灼伤,那么使用SpF15的防紫外光用品,便有约225分钟(15分钟×SpF15)的防晒时间,所以SpF的意思是皮肤能抵挡紫外光的时间倍数。可是,使用防晒霜一定要达到标准才有效果。通常防晒霜在皮肤上涂抹量为每平方厘米2毫克时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晒效果。也就是说,一般双臂一次应涂抹2-2.5克才够,而涂在脸上的分量,要一块钱硬币的面积那么大才行。现在来回想一下,你的防晒霜涂得份量够吗?远远不够吧!那么会有什么后果呢?自然是防晒效果大打折扣嘛!而且效果的折扣数远远比你想得要更严重。举个例子,如果用的是SpF50的防晒霜,而用量只有正确使用量的一半,防晒值并非变成SpF25,而是直接降到SpF15左右!那么假如是SpF20的呢,用的分量不足的时候,甚至连SpF10都不到!现在知道可怕了吧!所以该怎么办呢?要么涂厚一点,要么选择防晒系数较高的防晒霜。前提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防晒霜,免得被闷出痘痘来。
错误观念四:日霜和隔离霜里有防晒成分,所以不用再涂防晒霜了
这个错误观点的原理同上一条。就平时用得日霜和隔离霜,用量才有多少一点点?厚度远远不够,而且这还是在那些日霜和隔离霜真有其所标示的防晒系数的前提之下。
事实上,标有防晒功能的普通日霜和隔离霜,与专业防晒霜相比,防晒效果并不好,有的甚至连所标SpF(防晒指数)值的一半都达不到。那些日霜更多的功效是防止冬季皮肤皲裂,给皮肤提供营养,产品设计中运用的防晒技术并不可靠。
错误观念五:出门打伞戴帽子,效果很好
事实上,伞和玻璃都一样,不过是形同虚设。人们都以为打一把遮阳伞能遮阳,事实上50%的紫外线能透过太阳伞的隔离,伤及人体。而且紫外线能够通过地面反射上来,所以戴帽子也不能阻止紫外线的反射,除非你在身体下面也打把伞。
玻璃也是如此,它只能隔离紫外线B,而紫外线A还是会毫无阻拦地穿透玻璃照进来。这就是为什么在室内也需要防晒的原因。
当然了,伞和帽子还是有一点作用的,至少不会让你晒成中暑。要问真正解决办法,不如直接穿一件长袖衣服来的干脆。
错误观念六:去年的防晒霜没用完,今年接着用
如果你接着用去年夏天的防晒霜,那么你等于没有防晒。要切记,防晒霜一定要用今年的新产品!为什么呢?因为防晒霜含有的防晒成分在经过一年时间之后,这些成分会变质,而失去其防晒效果。这如同很多护肤品都标有开启之后12个月或者6个月用完的警示一样,开启之后的防晒霜,经过一年的搁置,还是直接扔掉吧。就算没有开启的防晒霜,经过一年之后效果也是大不如前,所以要是看到商场有促销的防晒霜,还是放弃吧。因为大多是去年的产品了。
错误观念七:眼唇部皮肤太脆弱,不敢用防晒霜
普通防晒霜当然是最好不要用在眼唇的,但是绝对不要矫枉过正,彻底不用了。现在有很多安全的SpF15左右的唇部防晒膏,都可以使用。但由于其不可能涂得过厚,所以需要时常补涂,不是涂了一次就完事大吉了。而眼部的皮肤,则是建议使用能阻挡紫外线的太阳眼镜。一般来说,茶色、灰色、红色系的太阳眼镜阻挡紫外线的能力都比绿色系的要好。另外,有些药妆品牌推出了安全的眼部隔离霜,虽然防晒能力较弱,但多少也有些防晒系数,又能改善肤色,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