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心理健康 > 正文

老百姓信张悟本是何因?

2017-05-13 15:02:3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张悟本既不是医生,也不是营养师,既没有医学院经历,又不是中医世家,但是忽悠起养生,倒是骗了不少人。那么该不该信张悟本?为啥老百姓都信张悟本呢

张悟本的“茄子疗法”、“绿豆疗法”俨然已成为沸沸扬扬的媒体事件。这些疗法大行其道,令人想起了“文革”期间盛极一时的“鸡血疗法”、“盐卤疗法”,以及“文革”刚过后不久的“红茶菌”、“醋泡蛋”疗法。

今天又发生这样的事情,值得担忧的似乎不应该只是某个“庸医”又提出了什么新的“伪科学”说法,而是许多普通中国人一如既往的“一窝蜂”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为当今一些想当然、似是而非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延续的是一种与“文革”时期没有多大改变的被动接受心理定势,使得许多人在广告、宣传面前因为不知如何应对,而非常容易上当受骗。

早在19世纪末出版的《乌合之众》(1895)中,勒庞就已经提出,群众缺乏思考能力,容易感情冲动、人云亦云,使得他们成为宣传容易得手的猎物。张悟本就是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这三种手段,使之成为给群众洗脑、并彻底控制群众的宣传良方。宣传首先“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媒体不断断言、重复张悟本怎么了不起,见解多么独到,许许多多的人都买他的书,照他的话去做,互相影响,互相传染,这种从众心理造成了“张悟本热”,也造成在中国常见的“一窝蜂”现象。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许多人习惯于期待、接受某种单一、简单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张悟本说,生病是因为肚子里“有油”,吃茄子就可以解决问题,迎合的就是这种心理习惯。

张悟本“养生之道”的火 源于人们的心理因素

“一些并不科学的养生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是有传统的,而恰恰国人又相信传统。”科普作家方舟子说,过去曾流行打鸡血,后来流行气功热,众多的民间“养生秘诀”中不乏实用的方法,但各种没有科学根据的东西也一并流传。

“一方面,老辈传下来的东西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科学健康知识又太少。”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小冬教授介绍,许多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健康知识教育。可国人接触“养生、保健”类知识除了家族传承,要等到毕业融入社会之后,而他们接触到的还多来自于利益集团的宣传,实际营养健康水平比日本等相差很远。

“养生本身就是民间的、尚未形成科学体系的一个行业。”于小冬认为,中国正经历着科学养生的“初级阶段”,但凡规矩,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这种背景下,甚至找不出一个对口部门对其进行管理。谁来举起板子,又该落到谁的身上?

同时,张悟本走红,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一个重要的看不见的推手。这种心理恐惧,加剧了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非理性选择和追求,尤其是中老年人对未来健康的焦虑,使得张悟本们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这个现状没有改观,倒了张悟本还有王悟本、李悟本。过去的胡万林热,早些年对某些气功师治病、意念取物的狂热追捧,以及更早的打鸡血、喝红茶菌和甩手疗法等,都有现代迷信的色彩,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专家认为,大家重视健康的维护,重视疾病的预防,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媒体推行健康讲座,满足百姓需求,更是做了好事。

中医在养生防病维护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许多的方法,应该加以推广。但他也呼吁,一定要让有水平、有资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医专家来做中医的科普工作,大众不具备鉴别某些知识真伪的能力,这就需要电视台、出版社等大众媒体把好关。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