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常见疾病 > 正文

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区别有哪些

2017-06-21 22:05:51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很多人在生活中总是会将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两种疾病混为一谈,很多人都任何这两种疾病也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两种疾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

很多人在生活中总是会将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两种疾病混为一谈,很多人都任何这两种疾病也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两种疾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如果不重视起疾病的话,那么两种疾病的危害都是很大的,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都会导致疾病逐渐的严重,那么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区别有哪些?

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主要是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滞留所致。其实质是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而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的相应减少。由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发生肿胀和增生。炎性细胞渗出和纤维蛋白的堆积和充塞囊腔,使后者变得狭窄,以致通过肾小球的血流大为减少,肾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又明显下降,其结果是肾小球钠水滤过显著下降。但此时完整的肾小管仍以正常速度重吸收钠和水,故产生高渗性少尿甚至无尿。大量钠水滞积于体内,引起血浆容量和血管外细胞外液量的明显增多,组织间液因而增多而不能被淋巴回流所代偿,于是出现全身水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因炎症而通透性增高,故可出现蛋白尿,但低蛋白血症不明显。当然钠水滞留可稀释血浆蛋白,但此因素引起次要作用。

慢性肾小球炎有时也可伴有水肿,但不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明显。因残存肾单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如出现水肿,其发生机制与下述因素有关;

①正常肾单位明显减少使滤过总面积明显下降;

②持续的肾性高血压加重左心负担,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

③长期蛋白尿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肾病性水肿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是低蛋白血症及因而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它是造成组织间液积聚的原发因素。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是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大量随尿丢失,白蛋白的丢失量每天可达10~20g,大大超过蛋白合成的能力。继发钠水滞留也是重要因素,它是球-管失衡的结果。成都肾康肾病研究所专家谈由于低蛋白血症的胶体渗透压下降,全身毛细血管的滤出增加,在引起组织间液增多的同时,也造成血浆容量的减少和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后者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同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又激活下丘脑-神经垂体引起ADH释放增多;血管紧张素Ⅱ也引起ADH分泌增多。这些因素导致钠水滞留,本是对血浆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代偿反应,但水肿活动期由于低蛋白血症未消除,钠水滞留又稀释了血浆蛋白,因而补充到血管内的液体,又成为水肿液的来源。

在钠水滞留的发展中,也可能有利钠激素或心房肽的释放减少参加作用,但肾内物理因素可能不起作用,因患者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当血浆经过肾小球时,不断有白蛋白滤出,故血流到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浆蛋白浓度实际上低于正常,不可能促进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以上就是关于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疾病的区别,这两种疾病有很多相同点,还有很多不同点,治疗方面有可能会用到相同的药物,都是水肿,水肿也不好消除,性要消除水肿的话有的时候还要使用到利尿剂,而在消除水肿的时候也要少喝水,多运动,但是要多休息好。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