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需要遵从自然规律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一部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着,《吕氏春秋》当中有不少篇章谈到养生。其中,《吕氏春秋·重己》对养生之道有如下论述——
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音dan),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
《吕氏春秋》的这段论述不大好懂,特意译如下——
大凡死亡灾祸伤残都不是自动到来的,而是由于迷惑无知所招致的结果。寿命延长到常数(天年)也是这样。有道之人不去注重招致的结果,而考察招致它们的原因,那么,结果的实现就不可制止。这个道理不可不深知。假设让大力士乌获用力去拉牛的尾巴,即使把牛尾巴扯断,牛也不会行走一步,这是因为违背了牛的习性。如果让一个小孩子去牵牛鼻环,牛就会顺从地听任所往,这是由于顺应了牛的习性。世间那些帝王和贵族,不论贤与不贤,没有一个不想求得长寿,然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所作所为,却每天都在违背养生规律,这样追求长生又有什么效益可言呢?凡是想要求得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从自然规律。而使生命不能顺从自然规律的最大障碍就是欲望,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必须调适和节制欲望。
《吕氏春秋》的这段论述,一再强调养生要顺从自然规律。倘若违背自然规律,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劳无益,不会有丝毫的收获。书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是否顺从自然规律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比如让大力士去拉牛的尾巴,即使把牛尾拽断,牛也不会行走一步;反之,一个小孩子去牵牛鼻环,牛就会老老实实地跟着孩子行走。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前者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后者顺从了自然规律。
《吕氏春秋》认为,欲望太多的人往往违反养生的自然规律,而违反自然规律必然短命,故养生的关键在于调适和节制人的欲望。如何节欲呢?《吕氏春秋·重己》接着论述道,“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懑),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
这段的意思是,拿居住条件来说,住房宽大一点固然很好,但并非越大越好,居室过于宽大则多阴寒之气,使人易患风寒感冒,同时人的腿脚又会因遭受阴寒邪气的侵袭而易患颠扑跌倒的蹶病。台榭亦不可过高,台榭过高则阳气过旺,又会打破阴阳平衡而使人易患肢体痿弱无力之病。饮食方面,不可饱食珍馐美味,否则不但胃肠受到损伤,而且还会为其他内脏及周身带来严重疾病。故《吕氏春秋·重己》最后指出:“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避)燥湿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只有这样,才算合乎“养性”与“节乎性”,即合乎养生保健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