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 正文

发烧的时候该“捂”还是该“散?

2017-04-25 19:41:30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发汗只是人体降温的一种途径,人们应该明白是因为病好了才会流汗退烧,而不是因为流汗退烧病才好。所以,不要过度依赖发汗方式达到降温效果

发汗只是人体降温的一种途径,人们应该明白是因为病好了才会流汗退烧,而不是因为流汗退烧病才好。所以,不要过度依赖发汗方式达到降温效果。

发烧这个症状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百姓们针对这个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冥思苦想出几套应对方法。有人就十分热衷这些民间的土方,在身体抱恙发烧寒战时,拎着厚厚的被子就往病人身上盖。经过一夜的热“捂”,出了一身汗,烧也就真的退了。每当想到这里,就有一个疑问,发烧的时候“捂一捂”可退烧,这样做真的对吗?

发烧该“捂”还是该“散

针对退烧这件事情,民间确实流传着几种方法。有人说用被子捂,有人说喝碗姜汤,有人说用热水泡脚等等。根据以上说法,总结到精髓,那就是发汗。那么,论发汗与退烧作用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好好考究一下发烧和退烧的机理了。

发烧实际上是人体的“扫除”行为

人体的体温是由位于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控的,它将正常人的体温维持在恒定37℃左右,为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人体体温发生了一定改变,各项机能也随之改变。此时人体代谢会加快,免疫系统产出更多的白细胞、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将集体内的入侵物质从人体中扫除出去。就这一点而言,偶尔发烧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增强人体抵抗力是有一定好处。

然而,当人体持续高烧40℃以上,机体一直保持在高代谢状态,使得人体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此时免疫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受到影响,免疫功能减弱。此时患者处于虚弱状态,各个器官功能受到影响,一方面加重了器官的负荷,甚至可能诱发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另一方面造成组织损伤,使肾、肝、心肌等器官组织肿胀变性。所以,高烧时降温尤为重要。

人体战胜病魔会发汗是为降体温

一般来说,发烧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魔的一场搏斗,当免疫大军将入侵物质消灭后,人体的各项机能恢复常态。这时候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命令,让升高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此时“发汗”现象就出现了,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人体热量,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也就是说,当人体战胜了病魔之后,通过发汗的这种方式将体温恢复正常,而非百姓们心中所想的(发汗能够治疗疾病)。

当然,我们可以想见,发烧、出汗、退烧三种现象总是联系在一起,人们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说法,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现代医学知识如此发达的前提下,人们应该增加个人意识,明白是因为病好了才会流汗退烧,而不是因为流汗退烧病才好的这一点就可以了。

是“捂”是“散”?看了就明白

常见的发烧通常有两种情况,中低程度的发热和高热。如果人体的体温低于38.5℃,患者精神状况很良好,一般不需服用退热药,这是因为适当升高的体温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帮助人体抵御入侵的病原体。这时人们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体温控制,如湿敷降温,在患者额头上敷一条湿凉毛巾,经常更换;或采用酒精擦浴方式,用25%~50%浓度的酒精擦拭身体,通过其蒸发带走人体热量。当然,国外还有医生建议患者脱去衣物等降温方式,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使用。

同时,发烧时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多喝水不仅能够满足体内代谢的需要,还能够在体表发汗和排泄的过程中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对降温有所帮助。患者还要做好三餐搭配,保证食物营养丰富,增加人体营养补充,协助人战胜病魔。

但是,当人体发烧在38.5℃以上,或低于38.5℃、但患者精神状况不好,全身难受或昏睡时,需要及时服用退烧药,并加用物理降温手段。服用退烧药要遵从医嘱,且疗程一般不会超过3天,如果3天后发热仍旧不退,最好到医院查明原因。

最后纠结的结果

研究了发烧和退烧的机理之后,在此叮嘱人们,发烧时机体发冷盖被子无可厚非,但是不要过度依赖通过此种方式发汗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发烧还应该从源头上治疗,注意增加免疫力,补充水分和营养,打败了病魔,烧自然就退下了。此外,在此提醒大家,发烧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果长期发热不退,可能原因比较复杂,此时不宜盲目降温,以免掩盖了病情本身,而是应该求助医生,查出发热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