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那么,气血是什么意思?气与血有什么关系?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
1、气血是什么意思
2、气与血有什么关系
3、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气血是什么意思
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血证》又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气与血都由人身之精所化,而相对言之,则气属阳,血属阴,具有互根互用的关系。气有推动、激发、固摄等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等作用。故《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
气与血有什么关系
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是指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血液的化生以营气、津液和肾精作为物质基础,在这些物质本身的生成以及转化为血液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相应脏腑之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这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生血还包含了营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营气与津液入脉化血,使血量充足。因此,气的充盛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增强,血液充足;气的虚亏则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易于导致血虚的病变。临床上治疗血虚的病变,常常以补气药配合补血药使用,取得较好疗效,即是源于气能生血的理论。
2、气能行血
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肺气的推动及肝气的疏泄调畅,《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说:“运血者,即是气。”因此,气的充盛,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正常运行得以保证。反之,气的亏少则无力推动血行,或气机郁滞不通则不能推动血行,都能够产生血瘀的病变。再者,气的运行发生逆乱,升降出入失常,也会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出现血液妄行的病变,如气逆者血随气升,气陷者血随气下等等。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液运行失常时,常常配合补气、行气、降气、升提的药物,即是气能行血理论的实际应用。
3、气能摄血
气能摄血,是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气能摄血主要体现在脾气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脾气充足,发挥统摄作用使血行脉中而不致逸出脉外,从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濡养功能的发挥。如若脾气虚弱,失去统摄,往往导致各种出血病变,临床上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因而治疗这些出血病变时,必须用健脾补气方法,益气以摄血。临床中发生大出血的危重证候时,用大剂补气药物以摄血,也是这一理论的应用。
4、血能养气
血能养气,是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在人体各个部位中,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营养,故血足则气旺。人体脏腑、肢节、九窍等任何部位,一旦失去血的供养,这些部位即可出现气虚衰少或气的功能丧失的病变。血虚的病人往往兼有气虚的表现,其道理即在于此。
5、血能载气
血能载气是指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血证论·吐血》说:“血为气之守。”《张氏医通·诸血门》说:“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说明气依附于血而得以存在体内,并以血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因此,血液虚少的病人,也就会出现气虚病变。而大失血的病人,气亦随之发生大量地丧失,往往导致气的涣散不收,漂浮无根的气脱病变,称为“气随血脱”。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1、改变膳食结构
现代女性并不是因为吃不饱导致气血不足的,相反现代女性每天吃不少的食品,只是女孩子们都喜欢吃一些冷饮、甜食,对补气血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危害多多。
2、做适量运动
气血不足的女性是不适宜做大量运动的,因为大量做运动会消耗太多的能量,对于气血不足的女性来说是雪上加霜。
3、按摩刺激穴位
坚持按摩刺激身体上的很多穴位,都能够起到补气血的作用,这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补气血的方式。女性朋友可以用过按压腋窝、太阳穴、脑后、颈椎、颈动脉等方式,来促进血气运行顺畅,从而达到“生气旺血”的功效。
4、中药调养
常服用红枣、莲子、山药、核桃、当归、党参、何首乌、枸杞子等中药材,而忌饮浓茶及寒冷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绿豆等。
5、心态、睡眠很重要
人如果长时间心情压抑,会使肝气郁结,引起气血暗耗。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是女人保养气血的首要条件,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旺盛造血机能,促进经血调节,从而精力充沛,面色红润。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