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HA)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其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若溶血发生而骨髓造血功能能够代偿时可以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我国溶血性贫血的发病率约占贫血的10%~15%。那么,溶血性贫血食物发病原理是什么?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是什么?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
1、溶血性贫血食物发病原理是什么
2、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
3、溶血性贫血常见症状
溶血性贫血食物发病原理是什么
1、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包括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
2、红细胞内在缺陷
包括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珠蛋白异常等。
3、溶血发生的场所
红细胞破坏可发生于血循环中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别称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常较为明显,并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于脾脏,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可有血清游离血红素轻度升高,不出现血红蛋白尿。
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
1、雄性激素
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但有一定限度。
2、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只对少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个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有效。近年来还有人试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还有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对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有效,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频发型可减轻溶血发作,对其他型溶血性疾病常无效,应避免滥用。
4、适当补充叶酸及铁剂
溶血性疾病患者骨髓造血代偿性加速,对造血原料的需求量增加,需适当补充叶酸。若长期有血红蛋白尿而缺铁者则应补充铁剂,但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需慎用,因补铁可诱发急性溶血。
溶血性贫血常见症状
1、心悸
起病急,因各种原因导致贫血,机体不能代偿出现心率增快。
2、无力
长期贫血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引起。
3、呼吸短促
起病急,因各种原因导致循环血量下降,机体不能代偿时出现。
4、体位性头昏
长期贫血,循环血量降低,体位突然变换引起。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