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治疗法。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疗法,一般来说头伏天开始贴效果是最好的。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古时名为天灸,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三伏贴”是中医学对于慢性、虚寒性疾病的保养方法,而中医在特定的节气进行特定穴位的中药敷贴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
清朝《张氏医通》记载,寒性哮喘可以利用中药外敷得到良好控制:“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
“三伏贴”是以中药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在夏季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三伏贴”有哪些独特功效?
“三伏贴”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秋冬季发作的疾病,故称其为"冬病夏治"。
“三伏贴”所使用的穴位敷贴药材多选择辛温通络的中药调制而成,在背部膀胱经或督脉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等)进行敷贴,这些辛温走窜的药物作用于皮肤可以达到温通经络、祛除寒邪与痰浊的功效。
三伏贴这种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是有一定要求的,夏至到立秋前后,每伏的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中医会抓紧这段阳气最旺盛的时节,配合使用辛散温热的中药敷贴在人体背部的穴位,补充与激发人体的阳气,两者相辅相成,达到天人相应,既可趋除寒邪,又可提高身体的抗病力,进而减缓肺部过敏性疾病发作的频率与严重程度。
三伏贴禁忌人群
1.孕妇及婴儿(2岁以下不宜贴敷);
2.体温超过38度者;
3.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及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等疾病患者;
4.强过敏体质者、疤痕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慎用;
5.肺炎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6.患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如紫癜、白血病等。
什么是“三伏灸”?
说起“三伏灸”,如今大部分人可能误以为就是三伏贴,事实上三伏灸指的是在三伏的时候做艾灸。与之对应的是“三九灸”,“三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所以有“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俗称:“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古时“三伏灸”最主要是这几个穴位:大椎,身柱;关元,肚脐和中脘;肾俞和八髎。这是温灸的常用穴位。而足三里是疤痕灸的主穴。三伏灸特点是从身体内部祛病缓疾,通过温热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经舒络,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吸收等功能,从而改善脏腑衰竭、营养不良、毒素堆积等情况。
纯正艾绒灼烧的热量是比较足的,艾叶以火灸之,其“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透诸经而除百病”的药性(出自《本草纲目》,李时珍),才能最大限度的透发出来作用机体,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三伏灸”有哪些独特功效?
三伏天艾灸疗法(“三伏灸”)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温肾散寒,健脾祛湿)的作用。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三伏灸既可以除去刚刚感受的寒湿之邪,也可以去除体内久伏的寒湿之邪,从而改善体质,恢复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