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刚刚举办的全国中医药大会“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重要指示,11月23—24日,以“中医望诊色诊培训”为主题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本次培训由中国中医药报社、王鸿谟名中医传承工作站主办,郑州一代宗师素朴中医院承办。
作为本次培训班的主讲嘉宾,王鸿谟教授结合自身50年丰富临床经验,为与会学员上了一堂有关“色诊”理论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的诊疗大课。他讲到:“中医作为有着五千年传承的科学治病手段,其辩证诊断的方法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有序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其中,作为四诊之首的“色诊”在辨病识病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经》记载:“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难经》记载:“望而知之谓之神”,药王孙思邈说:“上医察色”,《医宗金鉴》记载:“医家探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
中医诊断重视特殊部位的形象、色泽,通过这些特殊部位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人体哪个内脏出现了疾病。而“色诊”,是王鸿谟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通过观察颜面五官气色变化诊病辩证的方法,“色诊”中的“色”,不是简单地讲颜色,而且还要注意其色调、亮度、纯度、光泽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方法可以在病人还没有症状或是较少症状时,提前早诊、早防、早治,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深受医学专家和病患的欢迎。
王鸿谟50多年来,撰文着书,系统论述了色诊学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实用技术;创立“色部中心坐标定位法、定位图”改良名堂色部;构建五官微诊系统;创立面貌整体—名堂色部—五官微诊系统三级色部定位法;引入色度学技术进行色诊客观化研究,测定中国城市女性、男性面色数字化规律;引入红外热象技术进行色诊客观化研究,发现面温与人体阳气呈现正相关的客观规律;探索色诊学客观化、数字化规律,制定中国城市人群面色标准;发明面部气色检测系统,获得国家专利,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创建了当代色诊学。
在由一代宗师素朴中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望诊色诊专题培训班”上,王鸿谟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员,毫无保留传授 “三级色部定位法”。
色部,即脏腑和形体肢节在颜面五官的反映部位,分为三级:一级为颜面整体,分别观测患者的气、色、形、态,王鸿谟继承前人经验总结归纳为相气十法、察言六色、脸型八格、脸型十变以及面动八态。即通过观察患者颜面的整体气色,可诊断全身病症。
二级为名堂色部—色部中心坐标定位,可诊断脏腑病症。《素问·举痛论》说:“五脏六腑,固尽有部。”提出在观察颜面整体气色基础上,应当进一步观察色部。名堂色部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是脏腑色部、反映脏腑气色,外部是肢节色部、反映肢节气色。颜面不同部位分别反映特定脏腑肢节病变,是整体气色的补充。颜面整体气色和色部气色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位,能更进一步了解病情。
三级为五官微诊,作为验证补充定位,五官微诊包括耳诊、目诊、鼻诊、口唇诊和舌诊,诊断时三级色部需对照互参,逐步深入,才可以确诊。
色部是色诊的基础,诊断定位的依据,三级色部各有所据,又都有实际价值,不能互相代替,临床上可见为:有的病人气色显于颜面整体;有的病人气色显于名堂;有的病人气色显于五官微诊系统。诊断时应注意观察、相互参照、互为补充,最后再做综合分析判断。
课后,学员们现学现用,在休息时间,互相诊断、练习,并表示按照王鸿谟教授传授的经验,诊断率近100%,此次“中医望诊色诊专题培训班”干货满满,实用价值颇高,受到学员们一致赞誉,一代宗师素朴中医院将继续加强学术交流,推动中医药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更好的技法得到推广和普及,让中医药真切的服务于大众百姓。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