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在早期无法及时发现,等因为胃肠道出血就医时,本以为只是常见的消化道溃疡,最后却被确诊为胃肠间质瘤。
而晚期胃肠间质瘤中存在一定的治疗困境,长久以来困扰着胃肠间质瘤的患者。
胃肠间质瘤起病隐匿,较为难治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最大的特点就是早期症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国内有文献报道,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有11%—47%的患者已发生肝转移和腹腔转移。很多患者都是在肿瘤筛查、体检或做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此病。
早期胃肠间质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治愈率高,但发展至晚期后,手术切除效果不好,而胃肠间质瘤又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只有通过靶向治疗才能取得不错的疗效。目前一线使用的靶向药是伊马替尼,开始时效果显著,但会出现耐药的问题,导致靶向药的疗效大大降低。治疗也因此变得困难。
胃肠间质瘤在治疗中为何会耐药?
导致耐药的原因跟胃肠间质瘤这种病的发病机理有关。研究发现,主导胃肠间质瘤发病的因素主要为KIT(受体酪氨酸激酶) 基因和 PDGFR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发生了突变,且突变种类复杂,导致不同的患者间,甚至同一个患者体内的单个病灶内或病灶间都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位点基因突变。
而无论是一线药物伊马替尼还是耐药后继续采用二线药物舒尼替尼与三线药物瑞戈非尼都只对部分突变靶点有效,且副作用明显,导致治疗中后劲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晚期GIST患者的疾病进展迅速,二线和三线标准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5.6个月和4.8个月,晚期GIST患者迫切需要新的后线药物。
瑞派替尼突破困境,带来治疗新进展
在这样的困境中,今年3月,新药瑞派替尼适时上市,长期引起困扰的耐药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传统靶向药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用在靶蛋白的ATP结合区,与提供能量的ATP形成竞争性抑制,从而阻止靶蛋白的激活。但这种方法容易受ATP浓度的影响。而瑞派替尼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开关控制”抑制剂,不与ATP结合位点竞争,而是作用在靶蛋白上的开关口袋和活化环,一方面占据开关口袋的位置,阻止活化环进入开关口袋,另一方面与活化环形成了各种稳定的化学结构,于是靶蛋白就无法被激活,就像是绑住了电灯的开关,灯就无法被点亮了。
根据INVICTUS试验表明,瑞派替尼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6.3个月,而安慰剂组仅为1.0个月,同时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85%。该药因此获FDA批准晚期胃肠间质瘤四线或以上治疗适应证,NCCN指南和CSCO的胃肠间质瘤指南也先后将瑞派替尼以最高级别的推荐纳入四线治疗方案,填补了国内外胃肠间质瘤四线治疗的空白,现在已作为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标准四线治疗方法广泛使用。
为了使瑞派替尼的良好疗效能惠及更多患者,使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也能减轻经济负担,自2021年5月底上市以来,全国多地都在积极推动瑞派替尼进入商保,目前瑞派替尼已被纳入30余个城市普惠险目录。一些地区做出了“带病保险”的尝试,无论患者处于什么身体状况都可以投保。
看了以上文章,相信大家对胃肠间质瘤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期待出现更多更好的试验结果,造福患者。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