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感染是很多孕妇在孕期的时候特别害怕得到的一种感染病。这种病更多的是从猫狗等动物身上传染的,所以很多妈妈在孕期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家的猫狗寄养在亲朋好友家中。那你知道孕妇感染弓形虫之后有什么症状吗?感染弓形虫对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危害呢?快跟着360常识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孕妇而言,一旦感染了弓形虫,就会引发各种疾病之后就会通过胎盘影响到肚子里的宝宝,最后就极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等的问题。除此之外,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孕妇感染弓形虫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大,宝宝受到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比如在孕早期,宝宝受到影响的概率为百分之十五,但到了孕中期,宝宝受到影响的概率就变为百分之三十,而到了孕晚期宝宝受到影响的概率就为百分之六十五。
感染弓形虫之后有哪些症状?
1、身体疼痛
当孕妇感染弓形虫之后,孕妇会出现包括头、眼以及全身肌肉的疼痛。
2、胃肠道疾病
由于弓形虫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所以一旦孕妇感染弓形虫之后,孕妇就会出现腹泻、呕吐、便秘等的情况。
3、发热
当孕妇感染弓形虫之后,孕妇体温就会上升到四十摄氏度,亦或是孕妇会出现寒颤的情况。此外这种体温升高的情况会持续到两到三周左右。
4、呼吸系统疾病
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会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的问题。
5、皮肤病
有一些孕妇感染弓形虫后会出现麻疹样皮疹,红斑结节性皮疹、斑疹等的皮肤病。
6、淋巴系统疾病
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淋巴系统就会攻击它,在这种情况下就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的情况。
7、贫血
还有一些孕妇在感染弓形虫之后,孕妇的身体会出现低热、乏力、头晕以及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
8、生育
这里的生育指的是宝宝容易出现早产、流产、死胎的情况。
9、宝宝问题
当孕妇感染弓形虫之后,对于宝宝的健康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它极有可能使得宝宝出现脑积水、癫痫、脑钙化、智力受损等的问题。
既然弓形虫感染那么可怕,那么弓形虫真的只是通过猫狗传染吗?
其实弓形虫感染有以下两种途径:
1、动物性传播
弓形虫不仅可以在动物身上生存,也可以在人体上生存,任何动物都有可能摄入弓形虫而感染,这并不是只在猫狗身上才有。
而弓形虫的传染大都是通过动物的粪便中掺杂虫卵而得到传染的途径。
除此之外,被污染的蔬菜水果、蛋类制品、各类点心也是传染的重要途径。
而猫狗只是弓形虫传染中最为广泛的传染源之一。在猫狗中,猫感染弓形虫的概率是很大的,也是传播性很高的一种动物,而狗虽然也是宿主,但是狗产生的粪便中不带有传染性,但是并不绝对。
2、人与人的传染
其实,除了动物之外,有些弓形虫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染,继而影响到宝宝。
这时候弓形虫可以通过打喷嚏、发生性行为等的方式而在人间进行感染。
弓形虫对胎儿的影响
如果怀孕头3个月发生先天性感染,大约40%胎儿可能有严重的损害,出现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疾病,或者出生后有眼、脑或肝脏的病变或畸形,如视网膜脉络膜炎、白内障、脑内钙化、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黄疸和肝脾肿大。怀孕末3个月发生的感染,严重者不到3%。
随着孕周的改变,弓形虫的感染几率不一样,随着孕周增加,感染几率越大。但是他对孩子的影响,是随着孕周的增加,影响是减小的。前三月孕妇感染,15%的胎儿可能受到感染,孕中期是30%,孕后期是65%。但是感染发生越早,胎儿感染严重的程度就越重。如果胎儿感染弓形虫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流产、胎儿死亡和先天畸形,出生的时候可能没有症状,几个月或者几年以后,出现了视力的障碍、耳聋、学习的障碍。对于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大约10%感染的胎儿会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肺炎、眼部的异常,甚至死亡。
弓形虫感染诊断和治疗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有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史,或有器官移植、输血、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及进食未熟的肉、乳、蛋等食品。先天性感染者,则母亲为患者。
2.辅助检查
1)直接镜检:采用姬姆萨氏法或瑞氏法染色后查弓形体。
2)动物接种法:取患者的体液或组织碎片,与生理盐水配成1:4混悬液,取0.5--lml注射于小白鼠腹腔内,约1~3周,取小白鼠的腹腔渗出液作检查,可检出弓形体。
3)人工培养:用猴肾或猪肾细胞作活组织培养基,接种后弓形体可在其内生长。包括:①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查;②Sabin-Feld—nan氏染色试验;⑧补体结合试验;④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⑤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治疗
1.螺旋霉素:成人量4~5g/d,分4次口服,10—14d为一疗程,间隔1~2周后重复一疗程。
2.乙胺嘧啶:有致畸作用,孕妇慎用。成人用量25~50mg/d。
3.左旋眯唑:150mg/d,连服3d为一疗程,2个月内每2周服一疗程。
4.磺胺药与乙胺嘧啶联合应用,疗效可增加8倍。
5.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毒血症严重,及弓形体病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炎及严重的肝炎、肾炎患者。注意同时要给治疗弓形体病的特效药。
总之,该病的治疗是:非妊娠期采用上述药物治疗;妊娠早、中期患病应行人工流产、引产;妊娠晚期患病也采用上述药物,但要注意副作用。但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率,应加强预防措施,切断传染途径。
转载请注明来源:360常识大全网 http://www.360changshi.com/